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孟子教育思想

儒学本是一个对教育研究很深的学术,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从古至今都是巨大的.孟子作为孔子孙子的学生,据说学到的思想是最纯正的.因为孔子也像大多家长一样,把自己最好的思想都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孔鲤,而孔鲤继续发扬把精华传授给儿子子思.孟子则进一步把儒家的教育思想发展,其影响远远扩大了.所以这次我就以孟子的教育思想来论述.

教育为国家百年之大计,其成可决定历史文化的存续和国家民族的兴亡。孟子亦深知教育之重要,故曰:“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其更进一步强调教的力量强於政治的力量,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论為基础,此与荀子的教育主张,迥然不同,荀子主性恶,故教育亦以压制恶性为先,必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以防之,故其原则以教者为重心,其方法则由外制而内敛,由劲士,而为君子,而为圣人。孟子既主张性善说,故其教育思想,皆以性善為出发点,必须存性扩性,保存善端,顺乎自然;更须注重教育环境,重视感染作用,一切以居仁由义為依归,从事品德之涵养,鼓励学者振奋志气,向上发展,以臻完善之境地。如此,教育之效果始能见效。

孟子对於教育意涵,乃由人生价值方面来下定义。人生之需求,不只是物质的满足,尚需精神层次之提升,故他对教育之见解,富有深义。其对教育持着三点积极之意义︰1、人须受教育,近於禽兽。2、教育内容在於明人伦。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孟子肯定人性本善,然人生活动不居,可能导致不善。故孟子认为须以教育匡辅护持,为护持心善,此乃孟子的教育目的。换言之,孟子的教育目标以存养善性,发展个性为前提,既人皆可以为尧舜,学者但能扩充其本有之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天性,进而昇华仁、义、礼、知之四德。其教育目的,亦在养成理想之人格,使人人皆成君子。

以圣贤为范的教育︰“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以及於尽心下中及“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篇章中,孟子举出许多的圣贤,一则以教弟子,一则以劝诸侯,以其树德修身及為政处事之典范;进而风化社会,以立民模。

以历史為镜的教育︰孟子对历史非常熟稔,其评论历代盛衰兴亡的道理,為功為罪,皆有鲜明的评断,其旨在使当时的诸侯们有所借镜,以匡时弊。

以人伦道德為主的教育︰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故其伦理教育,是由“亲亲”推展至“仁民爱物”。孟子的乡首德教育特重“义”,因“义”乃是道德的标準,其道德旨趣在於心目中只想学做人,且教育必先施予道德伦常之教,而后才及专才技艺教育。

以存养省察為修身的教育︰孟子既肯定人性本善,然人的表现却有不善的一面,他期以人们保存固有的善心,不至沦於禽兽、小人;进而发扬善心,成為君子、大人。所以他的教育内涵,着重存养省察,以维善心。

教育方法︰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来谈︰

   孟子既主适应个性,因材施教,故其教授方法亦採分类法,而不是採普遍法。於尽心上中提及,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认為学者的程度不一,品类不一,故教育之形式也自有不同,应以发展其个性為要,时雨化之者,殆如天地之生万物,不言而喻,只待啟发即可;成德者辅长其德行;达材者发展其才能;答问者以释其疑虑;私淑艾者,居不同时,生不同地,未得及门而受业,而闻君子之道於他人,而窃取之以治其学。

   教学并不是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应是培养学生能自我觉醒,自我检讨。故孟子於告子上篇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此乃教人自成其一己之道。观孟子对学生之问难请益,亦多用啟发法,而孟子拒曹交之“子归而求之有餘师”,此不屑之教亦是教诲一例。     孟子主张教育应注重心性修养,潜移默化,以护得实际功能。惟心性修养,乃内在领悟功夫,而外在环境之感染作用,则又不可忽视。孟子举“一傅眾咻,即不能齐语,置之庄岳,即不能楚语。”此例,来说明环境对人转移影响之大。人性之保存与丧失,实由所处环境之利与不利使然,处有利之环境,则其性可保存;处不利之环境,则其性即丧失。孟子曰︰“吾闻出於幽谷,迁於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於幽谷者。”此乃示人以教育须注重“向上性”、“渐进性”,不可囿於既有环境。盖不进则退,难上易下,理之本然,乃能永保其性,日起有功,止於至善。

   教育之主旨,既在明人伦,然必须由施教者之躬行倡导,始收实效。古者师严道尊,政教不分,君师合一,君师之一言一行,足资效法,而后始可收风行草偃之效。於离娄上,孟子曰︰“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準绳,以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立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孟子认為教育有其一定之规则,必须使人於规则内自然发展,而非漫无準绳。此外,孟子於尽心上中以羿之教人射、大匠诲人二喻来说明,教育原重在示范,教者本有教无类之精神,使资质不齐者,依所悬之準绳而前进,以收实际之效果。教师既為人师表,必须以身作则,盖必正己能正人,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故孟子曰︰“教者必以正。”、“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凡此所引,皆可见孟对示范教育之重视,良师须注重“身教”,“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即是如此。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此為勉人自动向上,亦论语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為君子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深造,即是要求能自觉地得知识。自觉地得到知识,即是能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如此知识就能积蓄得狠深,而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去求知识。换言之,君子為学,当以一定之方法,深入於所学,而有独特之心得,有所领会。     孟子教育目标,先為“立乎其大者”。孟子勉人从事修养心性,以臻至善之境,认為尚志乃其最重要之阶梯。孟子於尽心上叁十叁则中指出,人当尚志,志於善也。善之所由,仁与义也。此外,於孟子许多篇章中,孟子教人持志养气,為大人,為君子,為大丈夫,為豪杰之士,皆在鼓励人之志气,须轩昂奋发,大有作為,克当大任。孟子相信人皆可尧舜,其关键乃在於為与不為。所以,我们不可妄自菲薄,而必须有坚强奋发之信心,从事进修向上,深造以道,发挥自反之精神,扩充自得之功用。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赵注︰“言广寻道意,详说其事,要约至义,还反於朴,说之美者也。”為学之道,必须多读多看,详究其学理。多读多看是广博,究学理是深入,必须广博而水深入,才能融会贯通,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地步。  

由上可知,孟子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有原则、有方法,而现今所强调的“身教”、“言教”、“境教”、“因材施教”、“啟发示教育”……等等。其所主张的教育理念,皆一一落实於现今的教育上。但仔细观察现今的教育现况,这些似乎有流於口号之嫌,身為未来的教育者,实应记取孟子所主张的教育方法与原则,真正落实於教育上,不要让这些良好的教育理念成為口号。此外,身為学生的我们,更应秉持着孟子所主张的為学之道,专心致志、自动自发、立志向上,有自得的思想,期盼自己能够做到如此才好。

分享到:
  2015-02-27  9606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