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花朵流出毒液,如何根除校园暴力“恶之花”

编者按 当前,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约有3.4亿。孩子们能否快乐、健康、自由地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事关中国梦想的可持续实现。受一些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出现了人格心理上的危机。

   过重的学业压力,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完善的家,缺失的爱,使孩子过早地与孤独相伴;上网成瘾、网络色情、校园暴力等“毒素”侵蚀着孩子,使他们成为“问题小孩”;物欲横流、奢侈享受的过度消费风气,使孩子攀比骄奢、丢弃勤俭……

   叶圣陶先生关于“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警示至今发人深省。孩子是一颗没发芽的种子,最后长成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社会环境。谁来为孩子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谁来为孩子们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是对全社会的考问,也是对每一个成人的考验。

   我们必须全面剖析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认知行为等,深层次分析把脉、寻求破解之策,使孩子们顺利“破茧”,自由飞翔。

   近段时间,校园内“群殴”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并因媒体迅速传播而广受关注。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为何对同龄人如此暴戾?笼罩在学生头上的暴力阴云如何驱散?

   校园暴力层出不穷

   山东省青岛市一名15岁的女孩因遭受校园暴力向媒体求助的消息近期引起人们关注。3月11日,青岛市某私立学校高一女孩婷婷(化名)在厕所内遭到外班六七个女生围攻和殴打。

   “她们打我的头,踢我的腿和小肚子,还扇我耳光,我流了鼻血,现在下巴和左耳朵还有些疼……她们还给我拍了照片。我不敢告诉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我头晕,恶心……”婷婷用颤抖的声音哭着说,对方拿可乐泼她,然后威胁她:如果告诉老师,就把照片传到网上,发到城市贴吧里,让大家都看到她被打的样子。

   婷婷因为害怕没敢告诉老师和家长,而她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她一直请假在家,不敢去学校。惊恐之下,3月12日,她通过网络向远在长春的媒体求助。

   在媒体记者的帮助下,婷婷的父母和老师知道了此事,并对参与殴打的学生进行处罚。然而,受惊的婷婷一直没从暴力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她哭着告诉半月谈记者:“阿姨,我现在不敢上学,尤其害怕见到那些打我的人。”

   在百度上输入“校园暴力”几个字,出现的新闻高达400余万条。校园暴力事件中既有老师打学生,也有学生打学生;既有男生欺负女生,也有女生殴打女生。手段层出不穷,施虐程度日益加深,个别事件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在一段被网友多次转发的视频中,记者看到,广东佛山十多名职中学生对一名初中生进行多次毒打,打头踢胸不下百次,被打少年无法反抗,而围观女生却大叫“很好玩”。

   “校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心灵伤害是终生的。”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校长、心理学博士赵会华说,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他们敏感脆弱,如果受到外界的暴力,心理容易造成伤害,比如胆怯、焦虑、不敢轻易相信人等,会给未来工作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不仅是中学生,不少小学生也逐渐出现暴力倾向。最近,长沙市家长何女士发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沉迷于一款手机游戏,让她觉得非常不安。“游戏内容就是让玩家打小人,开始用木棍打,然后用铁棍打,之后再换其他工具。游戏里小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血肉飞溅,孩子却玩得哈哈大笑。”何女士说。

   不少受访老师反映,一方面,现在的少年儿童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校园暴力行为趋于低龄化;另一方面,校园暴力事件的起因却趋向于“细微化”,有时候只是因为一点点摩擦,比如不小心踩到脚、插队等小事而引发打架、斗殴。

   花朵为何流出毒液

   “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具有攻击性?”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认为,校园暴力首先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谁打你了?你也打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孩子们用暴力解决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主任屈卫国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己所受到的竞争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在重压下长大容易产生暴躁情绪,进而形成暴力倾向。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缺少温情,充斥着家庭暴力,则更容易直接养成孩子的暴力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叛逆心理强。如果受到环境刺激或者严重的挑衅或教唆,容易使用暴力。”屈卫国说,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有领导能力或有一定班级影响力的孩子就可能组织其他伙伴结成帮派,在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时,合伙以武力解决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认为,校园暴力事件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教育有关。现在的孩子很苦闷,原来考上大学就可以,现在还要考名牌,考不上名牌大学好像就没有了活路。如果压力超过他的承受能力,孩子就比较容易出问题。

   此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图书报刊、影视制品等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里面充斥着大量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他不健康内容。江湖义气、以暴制暴这些思想会给一些无心读书的学生一种错误引导,认为实施暴力‘很酷很帅’,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生可以随意而为。”屈卫国说。

   赵会华认为,这些被老师或家长看作“差生”的孩子也许外表很叛逆,内心却渴求着友谊和爱,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们。老师或家长如果不懂得正确引导,他们就会产生暴力倾向,希望在武力上当“老大”,被别人尊重,从中找到自信。

   多方联手遏制校园暴力

   屈卫国、赵会华等专家表示,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也很迫切。有了积极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对同学间碰到的问题才会很好地解决。

   专家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从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社区服务等多方面入手。除了提倡家长以身作则、学校积极引导之外,应让有暴力倾向的孩子积极进行户外运动。对于精力旺盛的小孩,运动能够分散注意力。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专家马晓辉建议,要加强和重视家庭教育,倡导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不使用暴力,不溺爱孩子,要和学校积极沟通。孩子出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应主动联系教育咨询机构以提高家教水平,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彭泽润认为,我国的书籍、电视、电影、网游等没有暴力分级制度,容易使孩子受到侵害。他建议,使孩子远离成人世界的不良信息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纯洁空间。

   张兆安说,防范和制止校园暴力,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教育部门要督促各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内部保卫组织,及时制止敲诈勒索学生、蓄意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警方应加强学校周边巡逻,一旦出现校园暴力,就迅速介入、进行训诫,充分发挥震慑作用。

   另外,减少校园暴力,必须改变教育部门对学校只看升学率、学校对学生只看分数的考核方式,应把强化法制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列入必修教程,真正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真善美。(《半月谈内部版》记者 张颖 谢樱 王昆 刘翔霄)

分享到:
来源:半月谈网  2015-02-16  8624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