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陶行知:社会就是教育的范围

问:杜威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了“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强调了“教育”这种“生活”是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取向的。而您却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您能解释一下“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吗?

陶行知:我们常用的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即生活”,我们过去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面有什么用意。现在,我把这句话改为“生活即教育”。在这里我们要看看“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抽条、开花。

有一点要强调一下,就是书本教育。从前的书本教育,就是以书本为教育,学生只是读书,教师只是教书。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书是有地位的,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书不过是一种工具。书是不可以死读的,但是不能不活用。从前有许多像这样的东西,就要推翻,否则不能叫做生活即教育。

问:“圈养”和“放养”曾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和激烈的讨论,有人说:“学校教育就是一种圈养式的教育,让学生走进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有人说:“学校教育就应该是放养式的,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社会”。您是如何看待“社会”和“学校”的关系的?

陶行知: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跟着“教育即生活”而来的,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

我有一个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问:儿童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请您结合“生活即教育”来谈一下,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之下,该如何进行儿童教育?

陶行知:中国从前有一个很不好的观点,就是看不起小孩子。把小孩子看成小大人,以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子也能做到,所以五六岁的小孩,就叫他读“大学”“中庸”“四大名著”之类的书籍,认为这就是对孩子进行的好教育,殊不知,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非孩子的真实需要,这种不顾及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养方式就是对儿童的不尊重。换句话说:就是小孩子没有地位。我们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

问:如果对今天的教师提几点建议,你会说什么?

陶行知: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要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以前有一部书叫“明日之学校”,大家以为很时髦,讲得很熟的。我希望今天的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

问:最后,请您具体谈一下,您为何要主张“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这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教师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学校即社会”一切都减少,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有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得受益。

总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学生是学死!

分享到:
来源:搜狐教育  2015-02-15  5673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