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创意校园 > 正文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显高职文化特色

高职大学校园文化,是以从事高职教育的师生为主体,在大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创造并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就校园文化相比较,具有职业文化的独特性、职业文化的实践性和职业文化的渗透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显高职文化特色,必须坚持做到:立足校情,规范和优化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精心布局,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注重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文化品牌  高职特色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校内师生为主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在大学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创造并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大学的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文化设施、文化传播工具、环境绿化等物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文化 ”。大学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各全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是构成了校园文化的“软件文化”。 所以,大学校园文化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综合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生活在校园中广大师生员工的结合体,是多重主体参与和协作的校园文化交汇点。校园文化的主体作用可分为三大类,即大学最高管理者及领导集体的主体作用、教职工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人共建、共有、共享的群体文化,是大学的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凸显学校源远流长的文化氛围,展示博学向上的教师风采。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养,启迪他们的心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以及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不论那个类别的大学校园文化,必然为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并受培养目标的主导和调控。离开培养目标谈高校校园文化,或者不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作者简介:李华,男,现任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工处处长,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背景下来实施,人为割裂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配备、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将极大地限制大学校园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之所以研究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立足于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与主导性相统一这个基本特征,以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彰显高职办学特色。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校园文化应融入更多的职业要求、行业道德和社会元素,具有鲜明的实践型特征,使高职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区别开来,从而体现高职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规律。高职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流文化为背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线,以校园精神文化为内核,通过高职全体师生共同实践并形成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共同信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纵观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绝大多数是由原来国家级、省市级重点中专学校升格合并或由成人高校转型而来。因此,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较,虽然缺乏深厚的理论氛围和文化底蕴,但其校园文化有其鲜明的特性。

1、职业文化的独特性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具有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这种定位,要求学生的职业能力比普通本科生要强,技术水平比中职学生要高。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主旨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定向性,人才培育的途径要体现三个结合,即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的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结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围绕“三个结合”,不断改进文化融合方式、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水平。

2、职业文化的实践性高职校园文化是在普通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企业文化。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普通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其相同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相同处在于都是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规则、礼仪、管理、文艺体育及教学、科研、校园环境建设等环节,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氛围,并在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学术观念和思想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不同点在于高职校园文化更加突出了师生员工的实践轨迹。如在人格培养方面提倡“诚信与敬业”观念,在专业学习方面倡导“求精与创新”意识,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适应性与实践性”精神。这些内容更多的是吸收了企业、社会人才观的基本理念。如果说“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是本科大学的学者、教授们的理想追求。那么,初步具备“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基础素质全面”的人才观,则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高职院校的精神本质是通过传授知识、培训技能、创新科技,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地方经济以及全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与企业、社会需求不断适应中寻求发展的结合点。高职教育的实践特征要求高职校园文化更加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诸如“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等等,就是高职文化的结晶体现。

3、职业文化的渗透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不但接受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正式学习,而且借助校园文化的各种方式进行无意识的影响和引导,从中受到潜在的启发和教育。物质设施和环境布局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经过精心设计和创造,能够充分体现这所大学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职业院校的物质设施和环境设计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体现职业文化的内涵,如呼和浩特高职园区的规划设计虽然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建筑风格,但职业内涵体现的不很明显,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没有区别。行为文化的渗透性,在于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外活动与严谨规范的组织管理,井然有序与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优良的校风、学风,明确规范的制度准则,以及悬挂在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的名言警句,必然对学生起到导向与约束、激励与矫正、整合与保障作用。教师的人格、才华以及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暗示着学生的心智,极大地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学习精神的形成。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高职理念和特色更要渗透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渗透到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全过程,形成区别与普通本科学校的文化氛围。

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突显高职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历来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丰富、最活跃、最有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格调高雅,蓬勃向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点和民族色彩,充满着青春活力,有利于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等健全人格品德的塑造。然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存在于校园之中。如有的学生沉醉于烟酒,有的学生迷恋于谈情说爱,有的学生嗜好于网络游戏……。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在相对封闭的民族地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仍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物质文化贫乏,简单照搬或模仿发达地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民族地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从实际出发,进行不断研究、探讨和创新,寻找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校园文化创新之路。

1、立足校情,规范和优化高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它既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制订的是否合情、合理、适用,对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只有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环境出发,做到情、理、法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去遵守执行,并在具体行动中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是把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现代企业要求员工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文明礼貌教育,形成符合职业规范和能力要求的良好素质。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这一中心。如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进行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方式,都是高职行为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岗位都有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又具有特殊性。一线技术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踏实肯干、勤于钻研等,特别是具体岗位的特殊道德规范,就更应该成为学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内容,并将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

二是建立以教育激励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一项好的制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杜绝不良现象,这是制度的导向功能。要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定期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的和精神的鼓励。学校通过推优评奖,激发学生在学业上的进取精神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以弘扬正气,抑制歪风,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制度建设要立足于“三化”即:基础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精细化、激励机制数据化。

三是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实践证明,科学、时尚的企业文化将会促进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能只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管理”,必须注意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队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理念,必将对学生做人和做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另外,通过“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如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的合作办学,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口交流,与内蒙古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建立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大大促进高职学生思想、学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为毕业生与企业、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实现有准备就业奠定基础。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

2、精心布局,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尽管校园文化建设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区域特点、民族特色、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精髓,将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它们不是冷冰冰的建筑群体,而是人文、观念的“形象代言物”。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主客双重角色的统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小则校徽、校标、学报画册、校园网络、宣传标语、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等标记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味,即使是学院的一个通知、喜讯也应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大则一座建筑物,一处景观,它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一个幽雅、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实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在作品构思、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文化品位。正确处理好建筑与设景、区域的“动”与“静”、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等关系,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无用”。在环境设计上也要体现专业特色,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物质文化的专业特点和地区特色,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展现学院的魅力,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

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上,科学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和条件,将成为校园“硬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职学院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模拟实验实训系统、数字化图书阅览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建设步伐,并采取各种措施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为推行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其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广泛开展具有民族气息和高职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加强校风建设,规划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新布局,突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有的思想行为习惯,是学校独特的一种风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符合各行各业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校风建设必须体现这种思想,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尊重实践过程、完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效果”的办学理念,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整合资源,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层次。开展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实践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已任,在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积极健康的校园思想文化方面下功夫。密切注视校园文化的思想动态,瞄准社会热点,并适时的应用形象化辅助手段,将广大师生萌发的阶段性热情转化为长久性的崇高思想。例如,紧密围绕形势任务教育,采取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活动方式,从灵魂深处激发师生的思想热情。运用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分析、解答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热点大家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职业能手”竞赛为契机,广泛开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

创新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渗透性和导向性。少数民族地区物质条件虽然相对落后,但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想,挖掘民族精华,创新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贴进大学生的实际,走进大学生的心间,丰富活动内容,改进活动方式,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精品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注意挖掘企业的潜能,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借助社会力量,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格局,扩大校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学生社团(协会)是广大学生由于共同兴趣爱好而自发成立的群众组织。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一切有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学生社团应发挥行业特点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优势,打造出具有民族气息的大学校园文化品牌。在活动方式上,要采取“内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加强学院与系部的配合,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打造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精品。

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立足职业教育和地区两个基本点,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真正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分享到:
  2014-06-01  16091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