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让学生在家门口有“处”可去,政府可作为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放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件开心的事,可在忙于工作的家长看来,多了件烦心事——孩子暑期去哪儿?谁来照顾?请爷爷奶奶帮忙、把孩子送到乡下、工作时带在身边、报暑期班……因为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家长们各出奇招。(7月6日《福州日报》)
假期学生们在家门口无“处”可去的确是个大问题。去校外文化活动场所?我国很多大城市文化活动场所都不够丰富,学生们选择起来都比较有限,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参加夏令营或外出旅游?这对于一般的城市家庭尚属于“奢侈消费”范畴,更何况中小城镇和农村家庭的学生;去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图书馆?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城市的体育场对学生开放,但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一是学校没有开放的条件,二是学校也没有开放的动力,即便开放,恐也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那么,假期学生们都去哪儿了?调查显示:对于城市孩子来说,各类暑期班是家长安排孩子暑期生活的首选,这其中就包括各类培训班、兴趣班、幼儿园留园班、夏令营、游学等。至于农村孩子,由于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夏令营,而县城的娱乐场所有限,于是网吧成为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学生们假期无“处”可去,凸显出社会资源供应的不足和社会服务意识的不到位。比如,近年来虽然一些城市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都会针对学生免费开放一些场馆,并对一些中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这些还是杯水车薪。
去年年末,网络上流传一个中美交换生让中国家长震惊的故事,其实,我们的孩子比起别的国家的孩子来基本素质并不差,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个能提供他们的“除去培训班之外”的走出去的平台。更何况,根据中高考试题命题的发展的趋势,“多上博物馆,少上培训班”将是必然。那么,我们的社会能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机会吗?社会又有多少组织愿意为学生们创设这种平台?国家又能提供多少支撑?这些都构成了挑战。
其实,让学生们在家门口有处可去并非是高不可攀的问题,比如,有专家就建议,社区就可以提供一个场地,小学生初中生放假没地方去,可以让大孩子带小孩子,这样有伴一点,再搞搞活动。活动方案可以让大孩子出主意,给他们平台,大孩子小孩子还是愿意走出来尝试的。其余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问题。
再比如,政府部门也可以组织一些暑假公益课堂,开展一些公益讲座等类似活动。学生可以在这里读书品茶、聚会交友,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等,同时在暑期开设各种面向孩子们的课程,由当地政府无偿提供培训的场地。至于农村,地方政府也可敦促学校或社区开放免费电子阅览室,或在网吧内设立“学生专区”,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有专家建议,可以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举办各类暑期活动、项目.总之,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处可去”,这些都是政府应作为、也是可作为的。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