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路径,这是共产党创造性地思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最新的理论成果。
近几年我市在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丰富经验,也创造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省级、台州市级和临海市级的绿色学校有近80家,在台州市绿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处在前列。本文试就学校环境教育谈些看法。
实践与启示之一:
学校生态文明的环境建设
学校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细胞,以它特有的存在形式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学校的环境建设跟社会整体不可分割。在我们日常评比中,譬如花园式学校,文明教育,绿色学校,卫生达标学校都把学校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硬件建设的亮点隆重推出。几年来,校园建设确实上了新台阶,农村山区最漂亮的建筑往往是学校,城镇中小学建筑像现代城堡式的点缀其间。但学校的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建筑的美观漂亮,那点缀期间的花坛、树木、假山、草坪也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在绿色丛中竖起一些金属牌,写上一些环保标语,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环保,更有一些学校在醒目处竖起为环保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塑像,鼓励学生们以他们为榜样,多承担一点保护环境责任。有些学校更注重环保的“三废”治理,实验室废水经过达标处理排放,学校整个污水经过生化处理排放;有的学校食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在学生宿舍提倡清洁、健康的管理方式。在学校建立生物角,在老师办公室和各个班级开展绿色评选活动,如此等等无不创造一种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氛围,令师生在经常性的绿色熏陶中达到尊重环境、热爱家园的目的。
实践与启示之二:
学校生态文明的课堂渗透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渠道,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在其中充当重要角色,他们根据各科的教育内容和学生想获得更多环保信息的追求特点,巧妙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趣味教学方法,恰当地加强环境德育知识的渗透。譬如在文史类课程中,通过描述奇妙景色来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讲述身边的自然景观以及动物保护的情况,讲述自然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电脑和插图等形式,增强现场感,引导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在自然学科教育过程中,进行化学物质存在的两面性教育,植物、动物和环境,空气、水的污染,沼气的开发使用,物理中的能源和资源开发使用,以及人的生理现象与环境污染关系等等专题教学;有趣的是数学课中也在利用各种数学趣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和谐性。这些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认识环境与人那种唇齿相依的和谐关系,学习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的知识,为今后学生进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积累丰富的环保知识,从小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观、价值观,体现了课堂环保教育的成果。
市环保局和教育局特别开展了环境教育论文的研讨与评比,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参与非常踊跃,提交论文百余篇,这既是我市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成果展示,又是教师们挖掘自身环境深刻思考的一次历练,展现了临海绿色教育突出亮点。
实践与启示之三:
学校生态文明的活动构建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环保活动作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具有丰富内容和形式,也令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环保活动除了与其它课外活动所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归纳起来有如下特性:
一是示范性。环保活动具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外延,从幼儿园到大学生都会找到活动的兴奋点和结合点,要设计好活动的载体。譬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唱儿歌、绘画、讲故事、植树养树、废物利用等等活动。小学生可以开展爱绿、护绿、清洁环境、手抄报、节水节电、户外踏青、电脑制作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开展环保兴趣小组、环保科技活动、社会环境调查,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环保参观活动。大学生可以组织环保社团、绿色论坛、环保创新创意,进入社会实践活动。环保活动其广泛性为青少年搭起了展示自己对环保深度理解的平台。
二是趣味性。学生对周围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兴趣是他们贴近环保活动的一剂良药。通过编辑环保宣传橱窗,他们在搜集有关环保资料时受到震撼;通过呵护花草名木和饲养小动物,他们与生态环境进行近距离接触;通过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他们精心设计,动员大家一起行动,把环保教育做到学生心里;通过课堂实验活动,他们感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了解物质存在的两重性,懂得如何去取舍。
三是纪念性。人类为了保护地球,创立了各类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的纪念日。例如地球日、环境日、水日、无车日、无烟日、土地日、臭氧层保护日,还有重要环保人士的纪念日等等,其目的通过纪念日活动提醒人们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共同呵护生存环境。学校可以结合纪念日,开展系列环保活动。
四是专业性。环境保护是一门跨学科的知识集合体。它的专业价值体现了高深知识层面和普通知识层面的高度结合,科学家们在研究和探索各种污染治理,政治家们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污染减排的趋势,广大群众在热切关注空气质量对眼前生态状况的影响力,孩子们也在热切关注地球一切今后的走向。各人各自均从自身知识积累的水平关注亟待关注的环境问题,从中廓清一些环境谜团,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
实践与启示之四:
学校生态文明的创新追求
学校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阵地,是人生投身社会大熔炉的基础准备。环境知识的培养和环保习惯的养成在学校阶段理应基本建立。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需要在青少年中要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落实,使他们进入社会具有改革和创新意识,赶超时代的发展步伐,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圆一个中国梦。环境教育的创新也如同其它门类的创新一样需要在学生时代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力。例如我市在中小学生开展的环保科技创新活动中,结出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软课题上,提出了如何打造环保生态型学校,设立环保公司回收和利用再生资源,探究性学习在环境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加快市区学校周边的环境管理,农村学校环保教育的探究等等,无一不是环境理论性研究的创新成果。硬课题中,中学生们非常关注资源节约和保护。例如台州初级中学的“扬节能环保‘尊师笔’”获得十八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根据用电量发电的变速恒频节油燃油发电机组”获一等奖,“内燃机机油寿命监测装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哲商现代实验小学提出的以“协约式德育”引领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实践活动是该校的一个鲜明特色。其主旨思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环保德育目标,自主选择环保德育内容,自主选择或设计环保德育活动方案,并与教师签订环保协约(我与老师有个约定),学生围绕协约规定,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协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在此过程中,按照协约的规定,主动引领学生发展。这些教育成果的创新等等,无一不是闪烁了青少年的环保理念和科技创新的统一。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