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思考

爱国主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使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使我国繁荣富强的伟大的精神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千秋大业。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他们成为效国之才,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形势、国内形势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面对的中小学生又是“90 后”、“00 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爱国主义是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5月3日讲话中指出“爱国,就是要把朴素的爱国情感升华为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只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才能铸造出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可见,爱国主义是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的统一。爱国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也是人类情感体系中最深刻最复杂的情感,它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为国争光,造福于民族的志向;为建设祖国,舍家报国,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虽然情感是主观的个性心理品质,但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着眼点和最后归宿,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线,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国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把情感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国情知识、爱国行为规范的时候,爱国主义教育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它的魅力。没有情感,也就谈不上形成爱国主义品质甚至是独立意义的自主性人格。理性是静观的,不能单独构成美  德与个性。若不借助于热情、欲望,理性是绝不可能引起任何行为的。爱国情感是爱国认知转化为爱国信念和爱国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也是最具有活力的人格动力因素。培养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爱国之心、立国之志、报国之举都是基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使学生懂得和理解一些道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爱国情感萌芽于童年时期,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小学、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爱国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真做好中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育工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实践中,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以认识祖国的美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优良传统等内容为主,强调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高扬爱国主义情感,而且要把这种情感上升为理性的高度。当理性的因素注入爱国情感之中,爱国的情感非但不会冷却反而会由浅入深地走向思考、比较、判断,从而上升为一种理性的力量。把积极的情感提升为理性的认识,既能够化解面临的各种不良因素,也能够调动和展现内在力量。这种建立在民族自信、自尊和自豪基础上的,空前广泛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比朴素的爱国情感,信心更强、更加理性务实、更加讲求方式方法,并且以把爱国热情化为建设祖国的积极行动为荣,体现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时代精神,更充分地彰显出爱国情感的理性力量。在当前形势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教育,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与什么是打着“爱国主义”幌子的假爱国,什么是循法、理智爱国与什么是违法、浮夸误国,什么是务实的爱国与什么“愤青”的爱国。

二、爱国主义是永恒的历史主题和鲜明的时代主题的统一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最真诚、最高尚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情感。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不懈斗争中,培育和熔铸了一种共同的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正是这种精神形成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责任感,忠于祖国、以身许国、立志报国、宁死不屈、不辱名节的民族性格,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内乱,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民族信念。这些民族精神都是永恒的历史主题,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小学生中加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反对“台独”、“藏独”,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期爱国主题不同,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在当代,讲爱国主义,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必须把爱国主义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必须把爱国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必须把爱国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同时,爱国主义还有当前的主题,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喜迎建国六十周年。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当前主题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历史使命感。

实践中,可以通过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以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如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等为主题,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学生班级、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

三、爱国主义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爱国行动的统一热情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内在源泉,具有强大的驱动力量。激发爱国之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爱国之情,就是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并随时为之献身的炽热情感,也是热爱祖国的道德需要的内心体验。它表现对长期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土地、山河、人民,以及由人民创造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对人民事业的忠诚。所以,爱国激情是推动人们前进的伟大精神力量。当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关头,在爱国主义旗帜下,除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广大工农奋起抗战,其他爱国的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爱国的国民党官兵,都投入神圣的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我们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需要发扬这种爱国激情。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要把个人的命运、前途,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最终把爱国主义的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繁荣富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实践中来。要实现这样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目标,仅凭感情的培养、责任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爱国主义的感情和责任转化到实现爱国的行动上。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情、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行动,决不是空洞的口号。由培养感情,认识责任、到落实行动,这既是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要求,又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爱国主义的行动在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内容。在现在的背景中,爱国就是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中,就是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刻苦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积蓄力量。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5月3日讲话中指出“当前,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同时,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等开展各种服务、参观、访问活动等,对社会就会有较全面与辨证的认识,对党的政策有较深刻的体会,对自己有更为正确、客观的评价。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在亲身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深切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并转化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付诸脚踏实地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奋斗,将爱国主义的情感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动。


分享到:
  2014-06-01  6063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