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在喜马拉雅山麓摸爬滚打的放羊娃,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够走出有“急流深谷”之称的西藏边境县城亚东。如今,他不仅走出了深山峡谷,还成了一名小学校长,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他就是有“高原第一镇”之称的帕里镇小学校长顿珠确巴。
1967年,顿珠确巴出生于日喀则地区康马县雄章乡青卓村。“8到14岁,我一直在家里放羊,哪里想过上学的事!”顿珠确巴右手梳理了一下短短的平头,望向窗外。
“14岁那年的夏天,我上午放羊回来,吃饭的时候,妈妈突然对我说,普(藏语儿子的意思),下午就不用去放羊了。”顿珠确巴先是一愣,盯着母亲从柜子里拿出的一个麻布袋。那是顿珠确巴的第一个书包,他从此告别了追逐羊群的生活。
14岁的顿珠确巴个子明显比其他入学的孩子高了一大截儿,按照高低个儿排队,他先是被排进了一年级,然后又被排到二年级,最后老师感觉他太高,结果他直接成为康如区公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到了四年级,又转到康马县完全小学。
就这样,顿珠确巴的求学像蹦蹦床一样,3年小学毕业到当时的江孜中学,3年中学毕业就到了日喀则师范学校,1991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便站到了帕里镇小学的三尺讲台上。
“带着糌粑上学去”是当时顿珠确巴刚进学校时的一种写照。后来,只要一年给学校交365斤青稞,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从顿珠确巴家到学校,足足有15公里的路程,这在西藏的农牧区,还不算太远,但也意味着要住校。
“十几个人挤在一起打地铺,睡觉前就像锅里煮沸的饺子,热火朝天的,等到一睡着,又像粘到一起的面条,安静酣睡。”顿珠确巴说,越是这种艰苦的生活经历,越刻骨铭心。
20年前,顿珠确巴作为帕里镇上初来乍到的小伙子,对自己的执教生涯充满了期待。20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子如今脸上写满了高原第一镇的阳光流痕,却丝毫没有掩饰那流痕背后的自信。
如今,在帕里镇小学的图书阅览室里,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故事书、童话书、法制书。顿珠确巴指着一套讲述“阿古登巴”的儿童读物说,1992年,他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苦于孩子们课外活动少,建起了亚东县第一个小学阅览室。最初的阅览室只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课外书也仅有223册。20年过去,阅览室已经扩大到了60多平方米,藏书超过了1万册。
1994年,执教仅三年的顿珠确巴成为帕里镇小学的校长,到2003年调任到相邻的吉汝乡小学任校长,2008年又重新回到帕里镇小学任校长。
“西藏的孩子上学需要双语教育,不过农牧区的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不是件容易的事。”2005年,还在吉汝乡小学任校长时,为了方便学前班的小孩,顿珠确巴自己编写了农牧区学前班教材,分数学、藏文和拼音三本教材,每本3篇文章或主题,各20多页。第二年,使用过这套学前班教材的孩子们上了一年级,整体成绩明显好于其他学校,排在亚东县第一名。
如今,顿珠确巴还带着全校的老师学习电脑,让持续几十年的油印试卷变成了打印试卷,每年出版一册《雪山教育》,收录老师的教育经验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搭建校园的交流平台。
今年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的顿珠确巴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三包政策以来,帕里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适龄儿童入学率实现了100%,教育综合素质名列地区前茅,每家每户都有国家公职人员,在读大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提高,这让他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作为一名当了20年校长的教育者,顿珠确巴梦想着学校能够有一些开设天文课程的设备,高原第一镇小学的学生哪一天能够像王亚平一样,坐上飞船,给全国学生讲一堂课。
“我们的海拔高,应该离太空更近。”看着远处的卓木拉日雪山,顿珠确巴风趣地说。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