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文海报大赛的消息,十分佩服老师们的这个奇妙创意。这说明这里的老师比较了解美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性。中国教育传统中,比较重视老师的“传道授业”,学校里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美国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比较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光让他们坐在课堂上听,而不让他们参与,渐渐地,他们就会对学习这部分知识失去兴趣。
在海报制作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构思主题,查资料,查字典,找制作材料,描画设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学生亲身参与,对于了解到的资料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很好。
一名海外中文学校的老师介绍经验说,她曾给学生留过一个家庭作业——假设自己是一家中餐馆老板,设计一份独一无二的中餐馆菜单。这下可热闹了,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让家长帮忙收集中餐馆菜单,有的去中餐馆实地观察,有的上网查资料。交上的作业五彩斑斓,菜单上有照片,有图画,有中文,有中英文对照,不会写的字还标注上汉语拼音。看得出,每个人都动了脑筋,下了工夫,每个人的菜单都与众不同。据老师说,教学效果出奇地好。
我们知道,除了少数人以语言作为学问研究外,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语言当作工具来学习的。是工具就要使用,在使用中发现它的有趣、有用之处,在使用中发现自己对它了解和掌握的不足,从而自觉地进一步学习。书面作业如此,听说方面的练习也是如此。英国一位中文老师,就曾把一节中文课的课堂搬到唐人街上,内容是让学生找中国人用中文问路。
有人可能认为,外国学生掌握的汉语知识有限,这样的作业不能胜任。其实,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布置、设计不同的作业,但出发点都是让学生使用汉语,发挥汉语的工具作用。在海外非汉语的大环境下,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使用汉语,确实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看到学习汉语的实际用途,体验到掌握汉语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海外中文教师在按照常规教学的同时,开动脑筋,巧妙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