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创意校园 > 正文

王继华: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育建构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正在台上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

翟博: 谢谢田慧生主任的精彩演讲。他是课程教学的专家,也是我们这次课程的直接参与者,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田慧生主任的精彩报告!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长王继华。他演讲的题目是“校长文化共建与学校文化建设”,大家欢迎!

   文化立魂 创新育人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继华: 尊敬的会议主持人、各位同仁,大家好!我的报告题目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育建构”,我是临时把题目做了更改,因为会议期间大家更想听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现代化的教育是什么样。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校长文化的建设展示出来,校长文化是校长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境界。

  王继华: “文化立魂、创新育人”这个语境很深刻,它启示我们是文化确定了人的信仰,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不是对人的研究,而是对文化的研究。文化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极点,虽然有多种解释和定义。文化的动态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文而化之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的过程是通过化来弘扬的。那么什么是文呢?文从词性上讲是一种形象化的符号,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文的下面是天下安宁稳定的意思,文化就出来了一个新的说法,那就是用光明的思想治理社会,使天下祥和的意思。孔子认为把握事物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孔子所说的敏是一种敏捷,这是灵性。不耻是慎读,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耻修德行,而谈到的道是规律,规律的显现是由规则体现出来的。

  王继华: 文的价值在于“文”赋予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让人们精神远行。因此五中全会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今天我们谈文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谈文的内容所产生的价值对人的一种教化,文化一词最早在《易经》上出现,化的意境主要是化流俗的同时体现思想境界,由此就出来了这样的解释,文赋予国家发展的意义要体现文化强国的境界。

  文赋予学校发展的意义要体现文化兴校的意境,文赋予人的生产力,要体现出文化育人的情境。境界、意境、情境,体现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是文表达的目标价值。而文化立魂表达出来的文的教化作用,用文育人,经过文化的人能够脱离流俗的语境,语化的形式教育人思想的时候,文化就鲜活了,赋予文化气息了,总书记说先进的文化是旗帜,由此让我们校长知道什么是文化育人,让学校明白为什么让设立文化兴校的战略,这叫文而名知。

  王继华: 去年在人大会听六中全会公报的时候我掉眼泪了,作为一个学者,你怎么看着公掉眼泪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研究的成果被国家所承认、认可吗?艾青说“为什么我的双眼充满了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那么我为什么掉眼泪?因为我对文化爱的深,我理解的深沉。所以我才能够在文化的征途上自觉、自信、自强,我们能够体会到人类每在文化上前进一步,才会向自由迈进一步。

  王继华: 今天我从文化和学校的关系,文化和现代化关系入手,跟同志们一起做一期精神上的远行,这也是文化立魂、创新育人的意蕴所在,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做更多的解读了。我谈四个问题:第一,文化作用于教育的价值。第二,学校要建构文化发展战略。第三,静态视觉环境文化的哲学意境。第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现代化教育的文化意韵。

  王继华: 文化作用于教育的价值。使文化表达的精神走进了人的意志和情感,使学校找到了文化兴教的理念,使理念找到了这个方法,使教育走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康庄大道。当学校进入到以文化人实现的时候,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当文化文明成为一种理念和规格的时候,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和理念思想知识就飞翔起来了,文化育人成为一种教育思想规划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文化育人,是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谈的,他说扬气就义,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教育和作用,这就是我为什么看到公报的时候流眼泪,因为我早已经写出了叫“文化育人,德润天下”的著作,我叫做文化育人的哲学思路。我们研究学校文化和校长文化,充盈教育文化的规则,体现规律的价值,使教育理念的思想,适应文化强国的战略。

  王继华: 我们这样做,是感觉到今天的教育还有一些不足。今天的教育不缺少教育实践,而缺少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的规则作用在教育上的格局;我们不缺少规章制度,而缺少系统的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教育正是缺少了文化的思考,才使教育走进了注重知识少文化的不均衡发展之中,使教育走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高一分,干倒千人”的发展当中,3月23日中国教育报的中教评论上在评论武汉的那种师生大会,使教育培养的人变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半拉子人,西方管这种人叫做单维度人,教育缺乏了这个战略,中考、高考重尽心思。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缺少静态的环境文化,缺少校园文化与来者对话的功能,缺少用理念思想记录风格和形象。

  如果不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前提下,不用文化的视角来看今天的教育,看不了这样深刻。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环境创造人,而今天的学校,不同的人适应环境是人的特点,学校建立起来的理念精神,需要用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和教育理念之间来产生一种对称之美。这种好像家庭教育当中,我常在讲,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是一个道理。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4-06-17  19070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