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创办于1938年12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重点高中。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在恩施市城区的黄家峁,丛林掩映、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是静心读书、潜心育人、陶冶情操的理想之地,素有“黄家峁上好读书”的美誉。新校区位于恩施市龙凤镇,由恩施州委、州政府决策建立。2011年8月,恩施高中新校区主体工程竣工,正式交付学校使用。
春风化雨润无声,桃李芬芳自成蹊。恩施高中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思想,遵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学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形成了教师无私奉献、学生乐学进步的良好氛围。在政府部门和社会慈善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学校开展慈善助学,帮助许多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业余党校照亮成长路
2011年,毕业于恩施高中的双胞胎姐妹向雯頔、向雯琦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姐姐向雯頔被武汉大学录取,妹妹向雯琦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笔者在采访双胞胎姐妹时,了解到她们都是中共预备党员。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让笔者走进了恩施高中的业余党校。
恩施高中业余党校创办于1992年。创办以来,这所党校通过多种途径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业余党校统筹规划,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讲座、座谈交流、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学期每名学员参加党校学习的时间在30课时以上。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贴近学生实际,并与学校的德育相结合。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党章和党史,邀请优秀共产党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担任业余党校教师,并请毕业生中的党员回校作讲座,让学生从校友的成长历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定期宣讲形势和政策,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三是创新教育方式和载体。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纯的理论讲授为动态的评述和交流,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进行讨论和座谈。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党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共青团、学生会和班级的活动有机结合,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扩大了业余党校的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四是突出重点,坚持标准,积极慎重地在学生中发展党员。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及早着手、重点培养。高一新生入校后,择优选拔业余党校学员,进行党的知识的启蒙教育。高二阶段,在入党申请人中择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进行重点培养。业余党校指定党员教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培养人,每季度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考察和鉴定。党组织负责人定期找入党积极分子谈话, 提出希望和要求。高三阶段在入党积极分子中择优确定发展对象,适时吸收到党内。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发展党员,将少数表现突出、符合党员条件、能起到表率作用的学生吸收为党员,保证了学生党员的质量。
在业余党校,恩施高中的优秀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深了对党的认识,逐步树立起党员意识、模范意识,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教育和管理自己,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校风、学风建设。恩施高中业余党校成立以来,累计培训青年学生2000余人次,参加学习的学生中有700余人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00多名学生被吸收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很多优秀学生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
向雯頔、向雯琦刚开始作为优秀共青团员被推荐进入业余党校学习时,对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业余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她们了解了恩施高中业余党校的历史,得知很多曾在业余党校学习的校友成为杰出的人才。这增强了她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动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理想开始在她们心中萌芽。姐妹俩告诉笔者,虽然她们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好,但是以前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时会消极、悲观。进入业余党校学习后,她们学习了党章和党史,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激励着她们不断克服困难,健康成长。姐妹俩通过业余党校的学习,逐渐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综合素质。向雯頔曾担任恩施高中学生会主席,向雯琦担任过恩施高中桂华文学社副社长。
“对于恩施高中的学子们来说,业余党校是他们成长路途中的一盏明灯,有了它,迷茫的前途就会显露光明。”恩施高中党委书记邱建华说。
百名导师相伴成长路
在恩施高中,谈起“学生成长导师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多体会。恩施高中校长谭斌说:“学校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落实到具体教师身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目前,恩施高中已经有100多名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教师人人当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正在恩施高中形成。
学生成长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123456”关爱工程,即“树立一种理念,围绕两大目标,实施三个步骤,坚持四项原则,建立五项制度,履行六大职责”。树立一种理念,即树立“教师人人争做导师,学生个个享受关爱”的理念。围绕两大目标,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快速提升;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寻找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钥匙,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实施三个步骤,即“师生双向结对子;师生共同拟定成长计划、目标;导师展开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个性化原则、亲情化原则、渐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建立五项制度,即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家长联络制度、个案分析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履行六大职责,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消除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
恩施高中探索并形成了学生成长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结成对子的制度。首先,班主任将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交给每位科任教师,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科任教师会,会上详细介绍每名学生的情况,使教师全面掌握每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学习成绩等情况。然后,各班召开成长导师见面会。见面会上,教师对学生进行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师的介绍,有针对性地选择成长导师。师生通过双向选择结为对子,形成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目标理想、思想困惑等坦诚地告诉成长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帮助计划,和学生一起拟定学生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心和指导。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成长导师进行重点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对个别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深刻反思;一方面协助政教处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
教师张伟讲述了他担任学生成长导师、指导学生吴汉祥的经历。“经过深入的了解和交谈,我认为他有心把书读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成绩不是很理想,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他性格比较腼腆,缺乏提问的勇气,平时很少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为了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我首先帮助他树立信心,让他担任数学科代表,增加与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上课经常向他提问,督促和激励他努力学习。其次,帮他制订各科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好每一科。此外,还帮助他设计学习策略……”经过张伟的悉心指导,吴汉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进步明显,而且能够带动班级其他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恩施高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以来,校园内呈现出新气象。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时刻有教师相伴,为他们指方向、辨正误、给推力,好人好事多了,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明显少了。在教室、教学楼的走廊、教师的办公室、校园,学生拿着书和笔请教导师的情景随处可见。学生普遍感到,在恩施高中学得安心、学得舒心。学生家长说:“听说孩子在学校得到那么多老师的关心,我们更加放心了。”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家长,多次打来长途电话,表达对教师的感谢。
慈善助学温暖成长路
毕业于恩施高中阳光班的王婕,现在就读于复旦大学。王婕感慨地说:“是慈善助学圆了我的大学梦。”
2003年7月,湖北省慈善总会在全省举办4个慈善阳光班,恩施高中成为阳光班的办班学校之一。在阳光班的办学过程中,恩施高中成功探索出以“说、写、读、看、健”为主要内容的“五字教育策略”:一是鼓励学生把心事说出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阴霾。三是引导学生阅读《读者》、《中国青年》等杂志上的励志文章,学会坚强,学会自立。四是鼓励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百家讲坛》等优秀电视节目,感悟人生哲理。五是带领学生强身健体。2006年7月,湖北省慈善总会执行会长何运杰出席了恩施高中首届阳光班的毕业典礼。了解到阳光班学生取得的优异的学习成绩,看到阳光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何运杰高兴地说:“恩施高中的阳光班是全省最好的,把这笔善款放在恩施高中是个正确的决策。”不久,恩施高中阳光班顺利通过了湖北省慈善总会的考核和验收。
一些企业家和慈善人士也纷纷到学校考察,开展慈善助学活动。2010年秋季,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恩施高中开办了“珍珠班”,由台湾慈善人士吴辅世、黄崇美夫妇资助,命名为“崇世珍珠班”。崇世珍珠班招收了5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名学生在高中阶段能获得16500元的资助。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资助人先后到学校看望受助学生,对珍珠班的办班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秋季,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在恩施高中又开办了两个珍珠班,共资助100名优秀贫困生,将在3年内提供75万元资助款,帮助受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圆满完成学业。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恩施州民族教育持续发展,让少数民族高中生享受更多的助学政策,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从2011年秋季开始在恩施高中开办少数民族高中班,面向全州招收5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贫困生,高中3年共资助每名学生15000元。
自2003年以来,慈善助学帮助恩施高中许多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300多人考上全国重点大学, 其中20多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恩施高中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忠孝雅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全面育人,德才兼备,夯实终身发展基础”的办学理念,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一所“学生快乐生活、学习,教师幸福工作、研究,学校持续发展”的恩施高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