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一定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制度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生存状况,还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状况。随着新课改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稳步推进,学校发展很快,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它是制度又是文化,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公正严明”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学校制度文化应该如何建设?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确给学校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规范也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从而形成不同的制度文化教育。比如西方国家的中小学在行为规定上比较强调放纵,认为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东方国家中小学校则比较强调管束,认为严格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学校传统、仪式、规章,影响着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影响着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而我们要针对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因时制订出相对应的制度,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突显人文特色。
邓小平说过,好的制度能使坏人无法干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无法做好事。制度是约束人的,也是人制定的。制定制度也好,执行制度也好,一定要充分考虑人这个关键因素。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制度的制订要经过集体锤炼,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反复协商讨论,使制度创设融进师生员工的思想观点,使制度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融入师生员工的心理结构之中。学校每一种制度的出台,都有它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全体成员要解读懂它,理解它,从而去践行去完善。
其次,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或灵活性。制度带有约束性,它时时规范着师生员工的行为。制度要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必须以严格为基础。一个疲于奔命的群体和只懂得机械操作的群体是没有创造力的,我们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到严格要求但不忘灵活操作。
如我们水吼中心小学是一个山区寄宿制学校,有近400名9—12岁的住宿学生,20多名教师。为了加强管理,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是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为了让教师有多一点的自由支配时间,学校从教师工作实际出发,对寄宿生的晚间管理,专门设立了辅导员制度,班主任只从事辅助管理,有急事还可以请假。这既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又让教师们感觉到了制度的温情可亲,从而也理解、认可了学校的考勤制度。
当然好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既有靠强制手段在短期内促成的,也必然有依赖于心理机制的疏通和心理环境的调整来实现的。
三、校园制度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社会是个大环境,学校是个小社会。校园制度文化的创设,要立足于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保证学校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它的制定、修改、废止要积极慎重。朝令夕改,只能损害学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那种“一朝天子一朝臣”式的彻底改变,更会使学校工作陷入被动。但另一方面,校园制度文化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步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缺陷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校园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在坚持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认真处理好制度的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要使学校制度体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能鉴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还要根据不同时期价值文化的嬗变,加以创新。蔡元培先生主张“兼容并包”,不仅表明了他对各种文化的态度和管理方略,也表明了他对校园文化创新特性的认识和体悟。
四、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执行能力是关键。学校严格执行制度,能促进教师严格执行学校制度,最终让教师们自觉地遵守制度。“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虽然是封建的产物,但却告诉我们: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人人平等。职务、学识等都不能左右制度。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树立这种理念,并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贯彻。那么全校师生员工就会觉得制度是神圣的,是可以相信和尊重的,进而也会自觉按制度办事。反之,制度也就成了一张废纸。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语言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精华所在。我们要为不断继承学校好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与时俱进,建设好独具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创造出和谐、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