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创意校园 > 正文

王品木:将生命融于教育 把教育融入生活

人物档案:王品木,山东济钢高级中学校长。曾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十佳校长”、“济南市拔尖人才”、“山东省2008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全国创新型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

王品木语录:

◆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静心办教育,精心抓管理,潜心育新人。

◆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智慧,教育更需要活力和炽热的情怀。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层次的文凭,而是捧出一张张个性鲜明的笑脸。

他是一本书,是一本蕴涵丰富经验的智慧宝典;他是一名好船长,引领着战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他是一首诗,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跃进诗;他是一团火,是一团创新知识、创造生命活力的烈火……

初识王品木的人,很难把眼前这位质朴的校长与他所创造的“奇迹”联系在一起:他把一所濒临关门、连续几年升学率为零的学校,发展为济南市的一流高中……

低调的王品木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他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出身,农民身上最优秀的品质如果没有了,那就不是我了。” 在他看来,校长本来就不是什么“官”,根本就没有架子,如果真的将自己当成了“官”,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了。就是这样一位把头低到尘埃里,静心做事的校长,带领师生创造着济钢高中的奇迹。

背水一战   绝处逢生

百折不挠谋跨越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济钢高中名声远播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它的前身和成立之初,是何等的惨淡与悲怆!

曾经的济钢高中因升学率为零家长意见太大只好停止招生。1996年,由于孩子们到市里上学太不方便,老百姓呼吁恢复高中招生,方才再次招生。但几经努力,七拼八凑才招来七十多人。

1997年,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决定通过竞聘的方式,选聘一名能够逆转学校命运的新校长。王品木没有报名,因为当时他所任校长的济钢第三中小学在他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优质学校,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近乎一切从头开始的这所高中,不管谁去当这个校长,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结果还不得而知。

但是,济钢领导最后还是直接任命34岁的王品木出任了这所连年升学率是零的高中学校的校长。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他,才能不负众望,让这所学校起死回生!

七月流火的时节,王品木走马上任。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决定背水一战。整个暑假,就与全校23位教师一起,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招生活动。可是,由于多年来济钢中学的“零升学率”早已“家喻户晓”,孩子主动报名者也几乎是零。

星月当空,王品木遥望天穹,百感交集。再想想学校里那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济钢集团总共拨付学校8000元的搬家费,特别是当地老百姓一直瞧不起的目光,王品木原本血气方刚的脸上,早已流下几行热泪。

但是,王品木是一个百折不挠的汉子,越是困难,他越是要往前走。第二天,他又昂首挺胸地走在校园里,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师生们面前。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为了挚爱的教育事业,王品木差点就把命“卖”了。1998年由于忙于学校建设,王品木对身体没太在意。在一次应酬后感到头痛,第二天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头部严重淤血,应该是受外伤后长时间未治疗导致的,必须马上手术。

然而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品木没有放在心上,做完手术后医生要求必须休息三个月。“学校正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哪有心情躺在医院啊?”结果,休息了不到一个月的王品木又回到了学校。刚工作了两天,因为劳累加上长时间说话,导致伤口压迫神经,王品木校长不得不再次回到医院。

“你不要命啦,这样很危险的!”医生警告他。正是凭着王品木校长的执着精神和“拼命三郎”的劲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筑巢引凤 投石激浪

玉在山而草木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走向。王品木认为,必须“投石激浪”,让这一池缺少活力的水涌动起来。而引进外来人才,则是激活现在“死水”的“石子”。进人的条件就是德才兼备,就是唯贤是举。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成为一个肩负历史使命的“石子”;否则,即使再特殊的关系,也休想进来一人。一枚枚“石子”投进这个多年平静的“死水”之中,掀起一个个波澜。教师们开始“苏醒”过来,干劲冲天地开始了新的教学征程。

王校长深谙可持续发展之道,建校十多年来,一直把外引内培、精心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注意“筑巢引凤”、招纳贤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2000年,学校实施评聘分开,聘用就享受相应待遇,不被聘用即使有了职称也照样不享受原来的职称待遇。王品木认为,大刀阔斧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学校领导看重的是人的品质与能力。

这时,大家惊喜地发现,这个原本特别薄弱的学校,原来也具备走向一流的条件。大家的信心越来越足;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快。

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下,声誉的高低,不在于它的大小,也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也不在于它的设施多么高档。而在于教师理念是否先进新,创新能力是否强,教学水平是否高。王品木自豪地对记者说:“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我们现在的高升学率,其实,更深层的东西没有看到,全校教师文化素质的持续提升,特别是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才是这高升学率的生命活水。”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年规划,从而让教师实现三个转型即:由“教书匠”转为“研究员”;由“辛苦型”转为“科研型”;由“经验型”转为“创造型”。制定并实施了《济钢高中名师培养和管理条例》,为他们提供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他们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学校报销百分之六十的费用。同时,长期开展“济钢高中名师大讲堂”,在这里,只要对学校有利,对学生有利,各种不同意见都可以畅所欲言。

目前,济钢高中已经有特级教师3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60余名,拥有的市级以上的教学能手的人数居全省学校之首。任职教师中,已毕业和在读研究生比例达20%。他们在济南市、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上一次次获取优异的成绩,济钢中学的教师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同行的羡慕与褒奖。

精细管理 人本服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理念决定方向,原则指导行动,细节决定成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济钢高中的管理经历了从简单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的发展历程。王品木认为,精细管理就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精益求精。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服务质量的精细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滋养教育智慧,不善于捕捉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过程,只有过程的细致到位,才会有结果的完美无缺。

近几年王品木在学校里全面推行了“精细管理”,主张学校管理无小事,要“大事做细,细事做精”,具体说来,就是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落实责任管理,将管理活动的重心下移,力争做到管理活动“精、细、严、实”,达到人人有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有管理、事事有管理的局面。他认为,成功在于坚持,精细管理,也就是把别人不愿做、不屑做的小事做好并坚持下来。也就是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王品木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只为困难想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提高一个层次想问题,提高一个标准干工作”、“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常规看落实,细节定成败”等新的工作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每个细节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细节管理,就是激活学校这个巨人神经末梢的法宝,只有这个巨人的躯体上的每一根神经都保持应有的活力,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校的精细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精细管理是一种境界,它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

教育是一种精细化的人本服务,教育是为了发展人、提升人、完善人。王品木在1999年就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寄宿制学校是校园,更应是家园,学生应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爱” 、“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等育人观念。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 ,让每个学生有对应的导师,同时每个导师有负责的学生,全程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充分体现学生管理上的人性化、服务性、全体性,用尊重、理解、赏识和激励对待学生,解决了一般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管得过“死”过“硬”的问题。

心存感恩 修德向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大爱为美上善若水

在学生进入这所学校之后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王品木都要给他们上一节“思想教育”课。教导他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王品木校长自己就有着很浓的感恩情结。从小,他的父亲就一再教导自己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待人真诚,坚守信用。在王品木看来,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在道德层面就容易出问题。

作为校长的王品木是内敛、质朴、不事张扬的。他发现,愈是放低自己,别人却愈是高看你一眼。而且放低自己之后,教师就可以用一种平行的心理来与你接触,甚至把自己作为知心人。他认为管理的深层内涵,在于心管,而不在于行管。王品木与老师们的关系特别融洽。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教师需要的更多的是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还要欣赏老师。王品木谈起济钢中学的教师,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期待,都会在欣赏中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所以,他从来不吝啬表扬。

就是这样一种人格魅力和宽广的胸怀,像磁石一样使许多不同个性的的同事们紧紧的团结在他的周围,戮力同心,干事创业。

王品木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还必须有悲悯之心。对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帮助他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每年都有二百多位学子享受到减免学杂费。同时,每个党员与一个家庭困难的孩子结队子,帮助他们垫支书费和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学校党支部每年都把党费返还的部分用于资助困难学生,这样每年能救助七十多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品木把工作提升到生命的高度去重视,去践行。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所在,彰显生命的灵动、个性的独特、成长的自由,并与学生一起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个人简介

王品木,男,1963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特级教师,历任济钢三中校长、书记,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校长、书记。现为山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曾荣记市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百名优秀校长”、“济南市拔尖人才”、“济南市十佳校长”、 “山东省2008年度十大创新校长”、“首届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创新型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分享到:
  2014-06-08  23260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