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资讯 > 正文

军训:“一刀切”还是“因校而异”

尚未退去暑气的9月,迎来了开学的新生,也迎来了新生们汗流浃背的军训。

2012年,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各高校要把军训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然而,不久前,广东省宣布将逐步放开心理健康、军训、就业指导等课程学分的硬性规定,这意味着广东省试点高校的军训将从过去的“必修”身份,转变为“选修”。

面对着这一矛盾的说法,人们不禁要问,军训对于大学生真的有必要吗?军训是应该“一刀切”,还是“因校而异”?

军训是否不可或缺

动不动要在大日头下拔半小时军姿,逢军训必有“踢正步、练队列、军体拳”这些“老三样”……扬州大学曾经针对“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军训”展开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对于枯燥的稍息、立正不感兴趣。

在北京市某“985工程”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李强看来,军训更像是一场由新生参与的表演秀,“因为检验军训成果的是一场汇报表演”。

为了汇报表演而进行的训练能在多大程度上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习惯,李强很是怀疑。起码,在军营中他可以按要求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可回到宿舍没几天,被子又胡乱地叠起来,有时还不叠。

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军训,问题的相关者见仁见智。

李强认为,既然大学生不是往“军人”的方向培养,短期的锻炼也不可能打造出军人的意志,应该允许学校取消军训,尤其是形式主义的军训。

而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处长胡伟看来,大学期间的军训虽然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但更重要的是氛围的熏陶,在军训的氛围下,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组织纪律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非常重要。

不少毕业生若干年后回忆起大学生活,军训仍是不可或缺的记忆。甚至有的毕业生若干年后手机里还保留着教官的号码,想起跟教官挥手告别的那天,眼睛里还有泪水。

形式主义源于行政指令

无论学生、学校层面对军训的议论如何,对是否取消军训并无撼动。因为军训与否,高校并没有决定权。

梳理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军训史,不难发现一条行政化的脉络。

自朝鲜战争后便有的学生军事训练,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作为检验政治合格与否的重要因素写进了文件,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人民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更是将军训政治化推向高潮,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78年“军宣队”从高校中撤出。1989年,国家要求北大、清华学生进入军营参加训练,接着要求全国高校学生入学必须军训。2012年教育部将军训列为高校必修课。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愿意开展新生军训。原因有多方面:军训中相应的措施防护不好开展,近年来学生死亡、休克等安全隐患频现;学校抽调部队上的士兵代为训练,与学生引发的情感上、口角上的矛盾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学校为了安全起见,用最小的风险成本应付军训,使得军训沦为走过场,缺乏实质内容。”

必修的军训还带来了利益链上的质疑。记者了解到,目前高校军训普遍收取200至600元不等的军训费。其中,军训服如果按每件50元计,按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计算,681.5万新生的军训服就要花费3.4亿元。而军训服通常是一次性消费品,新生军训完便束之高阁,其造成的巨大浪费,以及背后利益链的收益都不言而喻。

军训应“一校一个方案”

截至目前,仅有两所高校(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因为侨校的身份,学生免于军训。那么,全国范围内其他高校到底应不应该享受“同等待遇”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该以专业的角度,审视一所高校有无军训的必要。对于有服兵役意愿的学生,应该在军训上重点强化,增加技术含量、强度;而对于普通学生,走过场的军训则可以取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高校自主决定军训与否,而不是行政部门的一刀切。”

他同时指出,在改革的过程中,军训的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需要一校一个方案。譬如,城市生源较多的高校与农村生源占相当比重的高校应该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军训可与重点高校的军训相区别。

胡伟表示,开展新生军训还应结合学校的不同特点。作为共青团的最高学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青年”和“政治”为特色和优势,将学校层面的入学教育嵌入军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胡伟介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军训中的入学教育包括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大学精神、职业规划以及心理健康、生活常识的引导,学校多位领导亲自授课。“大多数高校通常较难实现统一的时间、地点,集合所有的新生开展持续性的新生教育。而把军训变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不仅有场地、时间上的便利,对思想统一、注意力集中的军训新生而言,成体系的入学教育更能发挥先导的作用。”

分享到: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5-07-05  5778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