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差异本身是最可宝贵的教育资源

摘自张志勇博客—我的教育生活:思想会客厅

5月15至1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郑富芝司长带队到我省考察普通高中多样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先后在济南、潍坊考察高中学校课程改革,并召开座谈会。

在考察期间,潍坊一中于允峰校长告诉我,我省刚开始规范办学、推进新一轮素质教育时,要求高中学校不搞重点班,进行均衡编班,我们确实有些想不通,有些担心。可几年下来,好学生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到限制,反而越来越具有活力,优秀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按照均衡编班,教师们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招远一中郭美娟校长告诉我,招远高中招生采取“一评二挂”的办法,即对学校按照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政策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与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和学校校长、教师评优、树先、晋职挂钩。招远一中招生一所初中一条分数线,结果上一中的学生分数高低相差可达一二百分,尽管如此,学生无论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还是参加高考,其成绩差异几乎没有多大。

原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王本陆校长在谈到自己创办中加学校的实践时说:当时招生时学生入学的分数差距很大,但是我们一旦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弘扬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学生最后的学习与发展结果远远没有入校时考试分数的差异那么大!不仅如此,那些从学科和分数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发展潜力更大,未来前途更让人充满期待。

由此,我想到,如何认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利用学生差异、弘扬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差异,是一个重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命题。

一  同质化教育就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

中国人是讲究整齐划一的。这种价值思维方式,加上现代工业思维的浸润,以及应试本位的教育价值观的张扬,使得中国人在教育领域过于强调统一、强调规模、强调共性,而不尊重差异,不尊重个性。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分取人。在选拔新生中,学校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具有各种发展潜质的人,而是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的分数的高低,分数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至于各门学科的分数总和构成的学生成绩的高低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没有谁去关注;学生入学后,人们关注的仍然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而不是活生生的正在发展中的人,更不是学生在发展中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的富有个性的、学科的甚至职业性向的分化与素质发展水平。

消灭差异。在许多老师和校长的日常话语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优秀生、待优生、待转化生这样的话语概念,似乎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补差”去“培优”。而这里的“差”与“优”,就是学生各门功课考试成绩之和,成绩高的就是“优生”,成绩低的就是“差生”。这样的教育实践,说到底,是一种消灭差异的教育。这种教育实践,从本质上说,完全是为了服务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可以说,与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歧视个性。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优秀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绵羊”,即只要考试成绩高、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正是基于此,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在两个方面不断地扼杀学生的个性:一是学校、老师、家长一概反对学生学习应试无关的学科学习与实践活动,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二是对于学生挑战师道尊严的各种行为一律严格禁止,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独立人格培养的可能性。

二 同质化编班必然破坏良好的教育生态。

由于极端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校习惯于把入学考试成绩高的学生编在一起,组建各种名目的所谓“重点班”、“实验班”。说到底,这种做法是把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组织在一起,以便追求更高的升学率。与这种做法相适应,学校在最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方向,包括人、财、物都以满足这些“重点班”、“实验班”的需求为最高原则。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既破坏了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也在违背家长和学生对升学的利益诉求本身。这是因为差异本身就是良好的教育生态和教育资源。

人与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由父母遗传基因带来的先天禀赋的不同,父母的教育素养、职业带来的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以及基于以上各种差异而导致的孩子后天学习、生活习性和逐渐显现出来的智能倾向的差异,等等。因此,具有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科学习优势、不同个性倾向的学生走在一起,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和谐多元的教育环境。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同,他们之间才可以“生生相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反,如果按照考试成绩这一标准对这些具有丰富差异性的学生进行分层,层次分的越细,这些孩子的差异越小,这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就越“同质化”,由此,他们之间就失去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自然环境”,从而丧失了成长与发展的“团体动力”。这本身就是违背孩子的根本利益的,包括学习与升学利益的。

与此同时,随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班”倾斜,必然导致教师资源配置的“同质化”,即出现“优优”、“次优”、“差差”这种组合,其结果,对于“重点班”、“实验班”的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习与考试成绩肯定比所谓的“差班”学习与考试成绩要好,这些“重点班”、“实验班”的教师其改革积极性与敬业精神无形中也失去了动力;而对于非“重点班”、“实验班”的教师而言,自认为自己所教的班学生学习成绩差,无论如何都无法追赶“重点班”、“实验班”的学生,其结果,自然也丧失了进取的动力。由此,必须导致良好的、理性的竞争性教育环境的丧失。这种局面对于落实教师的学校主人翁地位,维持、激励、调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是极其不利的。

三  没有差异就没有健康的教育

差异本身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个性成长和职业性向培育的天然土壤。遗传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后天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学科兴趣、学习风格直至对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性向的选择都是不同的。这些不同恰恰构成了一个人个性发展的前置条件,学校教育的任务不是去填平更不是消灭这些差异,而是把这些差异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尊重这些差异、合理地引导这些差异、努力地培育这些差异、积极地弘扬这些差异。

差异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进“教教相长”、“教学相长”、“生生相长”的重要动力。在这里,差异本身对学校教育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差异本身形成了可贵的教育资源。正因为有不同,每个人上所具备的不同的“长”本身,自然形成了别人可以学习的资源,由此人与人之间才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在内容和品质上具有高下之分,相互之间才可以引发进取心、激励上进心,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键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尊重学生差异,并不意味着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课程,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这里的关键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资源,即课程。包括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资源,如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考试要求,等等。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需要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我们主张,按照均衡编班的原则组建行政班,作为学生在校管理和学习共同课程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要根据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自主选择,组建教学班。

参加冯恩洪报告会随笔二        

5月29日下午,冯恩洪先生又在开发区实验中学行正楼四楼给一二期齐鲁名师及人选、淄博名师及人选、齐鲁名校长、淄博名校长人选做了《现代学校管理展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并解答了听会老师的疑惑。

他认为,人的差异表现在四大资源:政治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他举了个实例说成功教育的创始人,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把女儿嫁给了复旦附中校长的儿子,名校长成了亲家,可谓门当户对。婚庆时,长辈代表致词,刘说,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很希望抱上下一代,等孩子入学时,智商高就念复旦附中,智商一般就进闸北八中……大家想,孩子的爷爷是复旦附中的校长,二话不用说,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姥爷是闸北八中校长,大笔一挥,赞助费全免。(全场笑)可农民工子女有这个待遇吗?这就是差异啊!

他从环境、课程、教师、德育和文化五个方面就“生命发展教育”诠释了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孩子们在合适的教育下得到享受;让师生做最好的自己。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运用知识更重要,离开了运用,知识就没有力量。

在谈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时,他说教师要有精神追求(钱袋+脑袋都富裕)先富脑,只有享受一流的人生,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教师的职业化程度分为自然人、职业人、个性人;教师要注意团队合作。备课组长教学质量承包责任制,老教师和新教师互帮互学,有实效的校本培训。培训成为最大的福利。星期四教育沙龙(69位教师:70次每次都没有缺席)永远不要重复自己,否则会产生职业倦怠;永远不要重复别人,否则永远是第二;我拥有我的讲台,我珍惜我的讲台,我享受我的讲台

他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他说“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需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师,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反思我们现在的教育一个班六七十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我们每天为了学生考高分,在想方设法为学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作业堆里拼命,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网内挣扎,这样的教育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吗?这样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动吗,能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吗?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分享到:
来源:齐鲁名师网  2015-02-27  6285 0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