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心中有什么,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友情很深,但二人喜欢言语相讥,各不相让,经常是苏东坡占下风。
有一次,苏东坡问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我看你像尊佛。”佛印说。苏东坡暗喜,随即就问佛印:“那你可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呢?”“像什么?”佛印问。“像一堆屎!”佛印语塞。苏东坡哈哈大笑。回家后,苏东坡面带笑容哼哼叽叽。苏小妹见状问道:“哥哥,什么事这么高兴呀?”苏东坡得意地说:“佛印这次总算栽在我手里了!”问明原委,苏小妹大叫道:“哥哥,这次你输的更惨了!”“为什么?”苏东坡急忙问。苏小妹说:“因为内心中有什么,外在就看到什么。心中有佛,看别人才是佛;心中有屎,看别人就是屎。”
客观现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一经各人心态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我们使用相同的教材,面对同样的学生,一经不同教师的教育实践后,便形成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故事二:杯满了,心空了
有一位学富五车的聪明书生去禅院学习佛法。已近半月,书生仍未能参悟佛法一二,总觉得与自己已有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以为是和尚不愿教他,于是便去质问和尚。
和尚笑着请他坐下,说:书生莫急,先饮杯茶。
于是和尚帮书生斟茶,直到茶杯水满溢出,和尚仍是在斟,似若未知。
书生急道:茶满了,茶满了。
和尚捋须微笑道:对呀,你已将你的大脑装满学问,已先入为主,又岂能容下佛法?
书生听罢,豁然开悟,心中一片明镜。
禅师斟茶满溢的简单举动让书生顿悟佛法。
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教学理念,不也应当先抛开先前的陈旧思想吗?
故事三:消极观念,消极论断
大乌龟和小乌龟在一起喝可乐。大乌龟喝完自己的一份后,就对小乌龟说:“你去外面帮我拿一下可乐。”小乌龟刚走两步,就不走了,回头说:“你肯定是支我出去后,要把我的可乐喝掉!”“这怎么可能?你是在帮助我啊!”经大乌龟一再保证,小乌龟同意了。1个小时过去了,大乌龟耐心等着……2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还没有来……3个小时过去了,小乌龟仍然未见回来。这时,大乌龟想:“小乌龟肯定是不会回来了。它一个人在外面喝可乐,怎么会回来呢?我干脆把它这一份喝了!”大乌龟端起小乌龟的可乐,刚要喝,门砰然而开。“住手!”小乌龟就像从天而降,站在大乌龟面前,气冲冲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乐!”“你怎么会知道呢?”大乌龟尴尬而不解地问。“哼!”小乌龟气愤地说,“我在门外已经站了3个小时了!”
这就是消极观念,消极论断,验证自我。
对待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我们也应摒弃消极观念,树立积极观念。消极观念,只能使我们两眼盯住学生的缺点,对学生失去信心;积极观念能让我们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相信学生能够成功。
故事四:梭鱼和跳蚤
大海里有一种梭鱼专爱吃小鱼。科学家做个实验,把梭鱼和小鱼同时放进一个玻璃水槽中,并在梭鱼和小鱼中间用一块透明的玻璃隔开。梭鱼看到小鱼后,立即出击,“砰”地碰到玻璃上;过一会儿梭鱼又看到小鱼,再次出击,又“砰”地碰壁。一段时间之后,科学家把梭鱼重新放回海里,发现这条梭鱼再看到小鱼时就躲起来。
科学家还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梭鱼躲小鱼,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梭鱼和跳蚤丧失了出击和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多次的失败体验使它们丧失出击的自信,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
故事五:纪晓岚舌战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虽然同朝为官,但性格品德大不相同,经常唇枪舌剑,明争暗斗。乾隆47年,纪晓岚任兵部侍郎(比尚书低一级,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和珅为礼部尚书(教育部部长)。一天,两人应邀赴宴,不巧同坐一席。上菜时,下人不慎脚下打滑,将盘中的鸡腿掉在地上,这时窜出一条大黄狗,叼起鸡腿就跑。和珅见此良机,语带双关问道: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听出了弦外之音,答道:尾下垂者为狼,上竖(尚书)者是狗。众人大笑不已,和珅尴尬极了。这时,一个御史想讨好和珅,便插言:常言道,狗在天边吃屎,狼在天边吃肉,既然这畜牲吃肉,是狼(侍郎)是狗,不问也就知道了。纪晓岚一听这溜须拍马的话,便回应:不过狗吃东西,也没个准性,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吃屎不够还舔屁股呢。
纪晓岚能巧妙反击和珅,当然离不开其过人的才智,但仔细倾听却是少不了的。以对话为特征的师生交往同样离不开倾听。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任务就是仔细听学生的发言,并能很好地接上学生的话。
故事六:批评也是甜的
有个小女孩一心贪玩,居然把她的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商场。小女孩只顾与她的“贝贝”说着悄悄话,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条规矩。当她上了二楼,突然看到墙上“严禁携带小狗入内”的警示牌,才发现小狗已经没地方藏,她挺着急,便赶紧乖乖地站好,一边紧搂着“贝贝”,一边看着迎面走来的商场保安,等待预料中的“狂风暴雨”。不料保安不仅没生气,还笑眯眯地看了看她,问:“啊!多么可爱的小狗,它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轻轻回答:“它叫贝贝。”而那位叔叔也再次笑了笑,摸了摸小狗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既然来了也就不难为你了,离开时请记住,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
原来,批评也可以是甜的!保安能做到的,为人师者何以做不好?
故事七:“遇到和你爸爸年纪一样大的人,喊什么?”
爸爸告诉儿子:“以后见到比爸爸年纪大的男人管叫大爷,见到比爸爸年纪小的男人管叫叔叔。”儿子点头表示记住了,并从此以后逢人(爸爸单位的男同志)喊大爷、叔叔,小嘴很甜。
一天,爸爸单位的几位男同事捣笑。问孩童:“遇到比你爸爸年纪大的人,你喊什么?”
“大爷。”
“遇到比你爸爸年纪小的呢?”
“叔叔。”
“我和你爸爸一般大,你叫什么?”
孩童紧锁眉头,认真思考,而后恍然大悟:“叫你爸爸。”
孩子有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是不同的。我们每天都在强调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就不能假设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学生的思维方式;研究学生,就要走进儿童,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思考他们对相应的内容一般是怎样思考和认识的。
故事八:一则“征婚广告”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之前,生活贫苦,为求文章有价,一次他写完书稿后,在各大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广告称:“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几天之后,整个伦敦各书店中他的书全部告罄。
毛姆为自己设计的宣传广告可谓匠心独运。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是不是也应讲究一点教育智慧?
教育无痕。学生一旦觉察到被教育时,这种教育已经失败了。
故事九:“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
某日看电视里的《东方儿童》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误的(节目中还对回答错误者配有一种夸张的嘲笑声)。直到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予褒奖。当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花儿之所以有很多种颜色是因为花中有胡萝卜素云云……整个节目顿失童趣。
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性东西,孩子们迟早有一天会知道的,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来作为了解常识的代价。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故事十:“我不想上学了。”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经报道这样一个案例:
事情原本很平常: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叫明子,在去年中秋节那天,被班主任拉住红领巾猛拽了几下(因为她父亲在当天早上到学校投诉班主任乱收费),造成颈椎脱位,住院治疗十多天后才痊愈。
家长告到学校,学校敷衍搪塞;告到区教育局,倒是受到了重视,局方派出调查组,调查后得出结论:查无实据。家长悲愤之下,求助于媒体,引起几家新闻单位的关注,调查的调查,曝光的曝光。
形成舆论压力后,班主任以攻为守,以侵害名誉权将家长告上法庭。明子家长觉得简直岂有此理,提出反诉,要求班主任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及精神损失。法院审理判决班主任侵害事实成立,赔偿明子医药费1800元,精神损失费4000元。
事情到这里,应当说还是乏善可陈。震撼效应产生在水落石出、眼看要风平浪静之时。明子伤愈返校后,被全体同学孤立。更有甚者,班上同学还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跟踪团”来监视她的行动。一个小男生还用刀子当面威胁明子,收到满意的效果后,旋即给班主任写了一份“喜报”。明子哭着告诉记者:“我不想上学了。”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与明子同班的二十几个孩子面对镜头,记者问他们,有没有看到老师拽明子的红领巾?这些孩子像统一训练过一样,齐声喊道:“没——有——!”
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小脸,相信每一个观众心里都会难以抑制地涌出厌恶和悲哀。
我们的学校究竟是在培养接班人,还是在给自己造就掘墓人?
看看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所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抽检公开训练学生说假?
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因为狭隘的价值取向造成学生从小就学会投机取巧、见风使舵?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