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武汉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如何保持和发展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近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两次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规划学科未来发展。
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顾海良,校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骆郁廷,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出席研讨会。
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会专家就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基础规范、二级学科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没有学校的地位就没有学科的地位,没有学科的地位就没有学者的地位。学科建设的成绩,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对学校全局和学科发展均影响很大。”梅荣政教授建议教师要在专业化、学科化上狠下功夫,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答现实问题。
丁俊萍教授指出,面对激烈的学科竞争,一是树立忧患意识,中青年教师要积极承担责任,接好接力棒,针对薄弱环节,有效弥补差距。二是树立危机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三是要务实做好未来3年至5年中长期规划,着力处理好整体与特色、科研与教学、二级学科与学科群、常规工作与重点突破、领军人物与整个团队建设等问题。
骆郁廷指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深入研究学科建设工作,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非常必要。学院上下要保持清醒头脑,找准不足,认清差距;明确学科使命,发挥引领作用,肩负学术责任,提升学科地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顾海良认为,要根据学科发展未来走向,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配合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尊重学科发展内在规律,按规律进行超前谋划和运筹;注重学科建设规范,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增强学科发展开放性。
据悉,在多年的建设中,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注重基础,凸现整体,面向当代,着眼教育,形成了整齐的学术队伍,推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积淀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学校十分重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正在研究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将采取切实措施,开展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