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资讯 > 正文

学术道德失范为何愈演愈烈?

今年“两会”上,包括南开大学校长龚克等在内的多位学者加入了是否需要立法来遏制学术不端问题的讨论,学术道德失范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报关于学术道德的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学术道德失范愈演愈烈的学者占大多数。其中,认为近年来学术道德状况会日益恶化的学者约占17%,认为“不容乐观”的学者则占50%。

对此,找出“病因”进而对症下药,方为遏制与根治的关键所在。学术道德失范滋生于怎样的温床?学者认为,其表现为一种“综合征”, 是关系错综复杂的内部、外部多种原因共同“发酵”的后果。因此,不仅应从制度层面追究原因,还需从心理、文化等层面展开剖析。

社会环境:歪风邪气蔓延至学术界

学术道德失范与转型时期社会范围内的道德失范存在必然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直言:“我认为整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诚信缺失。诚信缺失,各种造假就出现了,社会处在急躁、焦虑之中,这都是一切向钱看在作怪。反映在教育中,反映在学术界,就是急于发表文章、急于拿到学位、急于出版著作、急于评上职称、急于拿到奖项,甚至假实验报告、抄袭出来的假学位论文、假毕业证书也纷纷出笼。”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卫志民认为,学术道德失范愈演愈烈实际上属于衍生性问题,根源在于转型期出现的腐败、道德失范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中,学术领域很难“独善其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术道德失范恐怕还会愈演愈烈。

“我认为,学术道德问题必须从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实际上,学术道德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在不同时期认知角度和程度不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编审刘红对于本报呼吁重视学术道德失范的报道表示欢迎。她认为,学术道德失范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匮乏和利益驱动。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中,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是影响科研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

体制建设:治理体系亟待强化

应对学术道德问题,学术主管部门不仅开发了各种针对学术不端的检测软件,而且高校、科研机构也纷纷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出台了有关学术道德的规范、政策或试行办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倡导学术规范、净化学术空气的作用。但是,它们为何仍与期望有一段距离?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应对学术不端、学术道德失范的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所以此类现象会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学术道德失范的愈演愈烈反映了当前学术体制存在的问题。卫志民告诉记者,学术界的事情归根结底需要通过学术竞争加以解决。学术问题只有同行专家最有发言权,他们能够进行专业性的评判。在我国目前的制度约束下,学术界还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学术竞争,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批评。

《学术何以失范》一书的作者、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江新华等还特别强调,学术道德失范的愈演愈烈某种意义上也源于目前学术体制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治的力度较小,一旦被揭发、查处,违规者所支付的成本太低,因此敢于铤而走险。

曾以“欧美科研不端治理行为体系研究”为博士论文题目的合肥工业大学讲师胡剑认为,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欧美国家经过近30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

胡剑认为,这些国家的情况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给我们以启示,一是需要尽快明确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的主导模式。如果决定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那政府相关部门就需要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颁布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政策,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以及调查处理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果采用科研机构主导的模式,就需确立科研机构的主导地位,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地从指导和服务层面开展工作。二是加强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的规范性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学习欧美国家出台规范性政策程序样本,在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举报、调查和处理流程中所应具有的环节,各环节具体的执行方法和处理时限,事件处理过程中各方利益的保护等方面,规范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的过程。三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逐步建立“预防—识别—调查—处理”的较为完善的治理体系,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学术道德的总体水平。

文化因素:容忍和默许也是纵容

多位学者表示,学术道德的不断恶化,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事人和知情人对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麻木接受、见怪不怪,由于种种原因不肯站出来揭发、检举。一些学者表示,这种容忍、默许态度对于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存在与升级也是一种纵容。科学精神必然要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这种默许、容忍的态度折射了科学精神的缺失。

个别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委员出于“本位主义”意识对本单位涉嫌抄袭、剽窃等的当事人百般维护,使得举报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无果,“护短”行为也令对学术道德失范不满的学者感到无能为力。卫志民告诉记者,学术委员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在选择性制裁的情况下甚至会沦为学术界派系斗争的工具,“学术委员会接到的举报很多,对谁处理,对谁不处理;对谁雷厉风行,对谁拖延甚至掩盖,乃至做举报人的工作,其中大有玄机”。

此外,为数较多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由于失去了对科学精神的追求而对学术失去兴趣,仅仅将学术作为谋生的“饭碗”,也是造成学术道德失范愈发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江新华认为,“仅仅从制度层面分析学术道德恶化问题可能还不够,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更深层次、更为根本性的症结所在,比如中国的人情文化、‘官本位’文化等。当前,学术界似乎都缺少一种应有的科学精神,或者说即便有但一旦遭遇功利价值的冲击,科学精神也可能完全丧失。如果缺少这种精神,所谓‘制度健全’恐怕还是停留于形式上、纸面上的。许多制度我们不是都建立起来了吗?”他还认为,科学精神与知识分子的良知在任何时代都是必须坚持的,这是应对学术道德滑坡所必需的,而它们并未完全丧失。


分享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02-03  20818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