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库 > 正文

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喜欢上传统文化

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不能得到传承和弘扬,关键在青少年。美剧、韩剧、动漫……现在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被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充斥,两会期间,怎样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思考。

国学应该得到大力发扬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由其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强调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而侈谈现代文化,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传统文化,也就会失去其文化的根,那么得到的现代文化也是漂浮的文化。

李修松指出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文明一脉相承的古老国家,面对传统文化,首先应该继承其中的精髓,在这样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创新今天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流失让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韦柳春十分痛心,“孔子与人为善等思想对现在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很大。”她指出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礼教十分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应该得到大力发扬。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科协主席黄细花深情地说道:“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慈善文化、感恩文化,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有之义。”

培养青少年偶像

全国人大代表、泰山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同样认为青少年文化教育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他指出要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文化,努力体现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培养其社会意识。他同时提出了简单建议,包括发展新兴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培养青少年偶像,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设施体系,把建设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规划。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创作好的作品为载体。”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舞剧院副院长崔巍认为好的文化产品能够让青年一代懂得感恩,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作品的兴盛要依赖文化产业的发达,因此他建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市场接轨,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文化熏陶必须适应孩子的天性

“从文化根脉上来说,青少年一开始就应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打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怎样才能打好基础?” 李修松强调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第一是好玩,第二是好奇。如果不好玩,他就不是孩子;如果不好奇,这个孩子就无可救药,因为他什么都不想学。”说起对孩子们的教育,李修松有很多看法,“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必须适应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强调所有面向孩子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旅游文化产品都必须运用新的创意,把文化产业里的创意手段运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创作之中,结合新的方法、特别是科技方法,使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文化变得能够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喜欢上传统文化,从而接受其中的精髓,并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李修松这样说到。

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玫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她指出文艺工作者在助力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谈到:“在做电影《孔子》的时候就在考虑这个问题。怎样把我们这样的一个先贤圣人,通过电影展现在广大青少年面前?”她指出以传统的形式,如果要全面了解孔子肯定需要读大量的事迹和文献,但是影视作品就可以通过画面、声音、光效,给观众带来直接观感。“所以我觉得影视作品是在青少年中进行文化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相对于青少年的教课书更生动、深入浅出,更加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胡玫强调作为文艺工作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常和广大青少年有所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欣赏能力,从而不断的修正和创新自己的表现形式。

“我们呼伦贝尔历来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就如何在青少年中传承传统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罗志虎说:“多年来,我们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各民族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发展。”

罗志虎介绍道,呼伦贝尔市一方面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有利契机,利用广播、影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全方位宣传和普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在浓厚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以教育促传承 以传承兴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指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表面上看是一种具体文化的传承,实际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价值的传承。“比如现在的学雷锋,学雷锋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塑造。”罗崇敏以“学雷峰”来举例说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把其当作构建现代人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不是一般形式上的背诵一下“三字经”、“弟子规”。同时罗崇敏强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从方法上来说必须要以教育为基础。

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宝藏,是民族文化的一座富矿。罗崇敏指出民族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塑造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他从本省的工作出发,介绍了云南省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识、保护、开发和利用,“使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第一,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纳入了地方中小学教材,对青少年进行最基本的认知教育。“比如说,我们在教育中,纳入哈尼族的生态文化,彝族的虎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第二,开展各种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利用舞蹈歌曲雕塑等方式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云南有些学校把民族舞蹈作为课间操来推广,成效显著。第三,邀请民族地区的模范人物和专家学者到学校发表演讲演说。

最后,罗崇敏指出特别是现在面临着教育的功利化、庸俗化愈演愈烈、教育创造力缺失的现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尤为重要,要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相辅相成。

罗志虎同样介绍到,呼伦贝尔市充分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橱窗、广播台、班级园地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并结合当前教学,有机渗透传统文化: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读经典”,在美术教学中增加书法、国画、篆刻兴趣小组等。罗志虎说:“很多学校把《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重要的课外读物,我们组建了‘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使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青少年发自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之能自觉传承并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

分享到: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06-13  48442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