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族精神的家园;大学,先进文化的摇篮。古往今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铁甲雄狮,后勤先战。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历届党委坚持用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在50多年的薪火相传中不断充实、创新。
葆红岩本色的先导文化
1961年,后勤工程学院在重庆组建。老一辈后工人不辱使命,在热火朝天的第一次创业时期,响亮提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奋勇当先,这应是学院文化的起源。
上世纪80年代后,学院党委提出“光荣传统建校、红岩精神育人”,拓展了先进军事文化的内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院党委一班人深深思考:先进校园文化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这是个重大命题,也是一代代后工人探索实践的历史课题,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扎实地摆上位、议到位、抓到位。
近年来,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军委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决策部署,以高度政治敏锐和文化自觉,着眼铸牢军魂的先导文化建设,一手抓继承红岩本色,一手抓充实时代内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效履行军队使命的根本职能观,内化为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奉献观,外化为信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行动,从而取得了一个铸牢、“两手”协调、“五观”端正的文化引导好效果。
强化科学理论主课堂,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奏响昂扬向上主旋律,这是先导文化的基本任务。教育主导,注重引导,及时疏导,循循诱导,这是先导文化的基本途径。
先导文化沃,红岩本色殊。多年来,广大官兵义无反顾,毕业分配到位率、到艰苦地区代职报到率、奔赴抢险救灾前线的报名率,保持了3个百分百。
1994年,西安交大硕士毕业的康青,一踏进该院这片热土,便与电磁防护结下不解之缘。18年来,他在电磁防护领域默默耕耘,先后承担全军及总部课题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编写国家军用标准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荣立二等功1次。
科学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康青也不例外,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站起,他始终以昂扬精神状态、一流工作标准、从不言及苦衷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奉献之歌,践行着他对事业的深情承诺:沐浴红岩精神的后工人,绝不当软蛋怂包。功夫不负有心人,18年的苦苦追寻,他主持完成的“防微波辐射混凝土技术与应用研究”去年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破解了困扰雷达官兵60多年来的防辐射难题。
300多幅宣传牌,1000多条警句名言,40多个文化长廊,板报橱窗,院报学报,彰显着无言的感染熏陶。
先导文化,永葆治学育人政治本色的铸魂文化。
传兼容并蓄的先贤文化
合则全,合则优,合则精。建院以来,清华、北大、哈军工等军内外90多所高校教学人才相继来院工作,同时接受地方高校毕业生和国防生近千人,还承担了46个国家的近300名外军后勤人才培养任务。
他们带来了老校名校的治学理念,带来了各有所长的育人方法,带来了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也带来了异国文化的交流碰撞,更带来了学院兼容并蓄的源远流长,得天独厚。
先贤文化贯穿了“五合”意识:结合学院实际,融合文化理念,集合文化精兵,整合文化资源,磨合学科文化。
先贤文化具有六个依托:办学传统的史源文化、建筑美学的民族文化、友邻部队的军事文化、巴山渝水的地域文化、大学城府的校园文化、外军学员的世界文化,从而构成了其厚重包容。
先贤文化建设拓展两个途径:走出去学,请进来传,从而把“他山”文化拿过来,把精髓文化请进来,与先贤文化有机融合。学院领导带队先后到清华、解放军理工大学等40多个军地院校和单位观摩取经;邀请金一南、公方彬等50多位名家大师,到学院传经讲学。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近年来,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和整体自装卸野战加油站等100多项主要科技成果,大多在集智合力攻关中产生。
圣者贤达的塑像,开国元勋的群雕,八位英模的铜像,名师大家的画像,启迪后人的史馆史册,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先贤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奠基文化。
强铸阵驱甲的先锋文化
基建营房、油料、后勤信息、仓储是学院优势学科,也是我军后勤铸阵驱甲的主战人才方阵。
在格拉输油管线、三峡库区边坡治理、西藏水电站改造等20多项国家西部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处突维和、三军演习、汶川抗震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学院闻风而动、奋勇当先,先后出动5000多人次奔赴前方。该院广大官兵以一往无前的快速反应,实现走在任务部队前头、走在保障系统前面、走在抢险队伍前列、走在应对准备前期的口号,为捍卫和维护领土安全、人民安康、灾区安稳、国事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四前四安”也因此成为“先锋”文化的基本内涵。
先锋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保障在先、享受在后。近年来,学院明确提出建营在先、安营在后,筑路在先、用路在后,净水在先、喝水在后,供油在先、加油在后,建功在先、记功在后的“五先五后”践行标准。
被评为总后先进旅团单位、先进旅团党委的营环系、信息系等专业系,叫响和锤炼集体荣誉想在前、教学科研谋在前、艰苦工作走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的“四前”风貌,营造先锋文化熏陶环境。得益于这样的熏陶激励,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营环系梁恒国教授,在救灾前线缺水时他让别人先喝,缺食时他让群众先吃,用责无旁贷的大义和点点滴滴的示范,做弘扬先锋文化的表率。
广大官兵展示的后勤院校师者风范、学者风貌、士者风采、兵者风骨,被人们称之为教书育人的时代坐标。
崇尚荣誉的先进集体、开拓进取的先进个人、激浊扬清的先进事物,一个个高扬奋进的风帆。
先锋文化,百战磨剑百炼成钢的熔炉文化。
彰厚土固木的先树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靠部队这块热土,靠校园这块沃土,靠为人师表这块净土,依托厚土树人才。这,便是先树文化的树之基。
着眼培养搞不垮的灵魂之师、难不倒的设计之师、阻不断的净水之师、扰不乱的信息之师等为部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著名教授方振东带领的“珊瑚岛礁淡水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十年磨一剑,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该院这个奖项零的突破。期间集合了流体力学、水力学、自动控制学、工程学等涉及科研的10多个学科骨干力量协作攻坚,从而树立了集中学科力量办大事的又一个典范。
著名岩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电力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王维俊等一大批军内外知名教授,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这,便是先树文化的树之果。
多年来,院领导、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员,坚持下基层、上海岛、到边陲,获取教学科研和追踪教学质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在,哪里有部队、哪里有课题、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后工人的身影,哪里就有后工培养的人才。这,便是先树文化的树之归。
先树文化,造就后勤战线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的摇篮文化。
兴争鸣创造的先河文化
百家争鸣学术强,百舸争流创造兴。按照胡主席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的战略思想,该院明确了“浓厚学术争鸣,推进开拓创新”的先河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先河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面对发展机遇先机抢占,面对科研难题先期攻关,面对创先争优先头开拓,面对挑战考验先人应对。
先河文化建设的框架评估体系是,看领导作风有没有新改观,看解决问题有没有新气象,看教学改革有没有新进展,看科研原创有没有新成果,看全面建设有没有新面貌。
现在,学院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和高层次拔尖人才、总后“三星”人才系列群体,成为争鸣创新源源不断的梯队尖兵。
建院以来,学院为全军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学员,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工程技术骨干,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出色指挥员。已成为培育后勤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如今,走进学院新校区,各有千秋的建筑群,个性鲜明的园林路,特色造型,文化园区,功能广场,曲径通幽处,湖光山色新,处处洋溢着创造的活力。生生不息的文化新乐章,为造就打得赢不变质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断加油给力。
学院院长方振东强调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大力引导先进军事文化进思想、进课堂、进科研、进工作,渗透在教育管理的全员全程,体现在科学发展的方方面面。”
先河文化,敢为天下先、勇于创一流的攀登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