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文化。它是高校在长期的文化演化中,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和积淀,并最终成为高校师生内在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所高校的 历史 传统、人文精神和 科学 精神等。
一、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文化。它是高校在长期的文化演化中,对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选择、抽象和积淀,并最终成为高校师生内在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所高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
1.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指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目标认同和思维向往的一种高校校园精神。
2.人文精神。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高校人文精神。高校校园人文精神涉及面非常宽泛,包括 政治 的、思想的、道德的、 哲学 的、文艺的等各个方面。它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想的追求;人格的模塑;操守的推崇。高校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能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心中有明确追求标准而确立操守的人,能在纷繁复杂的世态万象面前,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一切,看待一切。
3.科学精神。去伪存真、实事求是、怀疑批判、理性实证。传承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 教育 的主要任务,弘扬科学精神应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功能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作为高校现实的精神氛围,虽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对学生的成长能产生潜在而强烈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是一种深沉而强大的教育力量。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正面导向功能。它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家前进。价值导向,就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使学校师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我们西湖的教师一直在探求何为“西湖精神”,当我们把“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等词语归纳起来的时候,它就是一种价值标准或者说是奋斗目标,因为有了这样的标准和目标,我们的“西湖人”才有了奋斗和拼搏的动力。
2.凝聚激励功能。就是由校园文化产生的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它可增加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整体合力。激励功能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刺激,产生向上、向前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我们可以把它叫作“魂”,这是任何一个团队和组织都不可缺少的“魂”。
3.约束规范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毕竟是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各种教育引导、约束因素相互作用其中,暗示、感染、潜移默化的内容、方式交织一处。这些都会对每个个体产生作用,尤其是对其言行起到规范约束作用。这就决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校园在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得建设制度文化来约束师生的行为、言语等等,但是,精神文化的约束作用是无形的、隐性的,在一定程度上精神文化的约束作用甚至超越制度对人的影响。这也是我校管理人员一直在探讨的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的问题,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建设,对于统一这一矛盾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的途径
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就是要在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 的过程中,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建设相结合,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必然要求。
1.构建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体系。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体系是指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反映学校本质要求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校园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必然性。因此,现今的大学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念,以显示和确立学校的精神核心。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价值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编辑。
(1)明确的社会理想。面对受市场 经济 利益机制驱动影响,普通民众中出现的种种道德滑坡、错误价值取向现象的冲击,高校必须培养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思想行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民主与 科学 并重的校园精神文化对自在自发、异化受动文化的整合,更好地践履大学的使命。
(2)清晰的 发展 目标。在实践中,清晰的发展目标能勾画出学校发展的主线和价值中心,将全体校园人的精神凝聚在一个具体、简单而共同的基点。同时发展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有利于增进全体校园人对学校的信心。
(3)先进的办学理念。它是学校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主导价值的主要内容。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尖端”理念,都表述了对人才价值追求的要求和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念。
2.从学生德性养成与诚信教育抓起,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形成“讲人格道德为荣,失诚信伦理可耻”的校园道德文化氛围,必须从学生德性养成与诚信教育抓起。一方面,大学生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德性养成主要包括生活习性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心理倾向的养成,劳动观念的养成,环境意识的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养成。学生寝室是培养大学生德性养成重要场所。我们一直致力于创建优秀的寝室精神文化,并把它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诚信是德性养成的基本条件,让学生明白在强化社会规则意识的今天,个人成功除了依靠智商、情商外,还必须奉行“互利为本、诚信至上”的理念。因此,必须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着手,以良好的心态、主动的姿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3.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弘扬校园精神文化的主旋律。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意识,自觉地在日常管理、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要把握校园精神文化的 政治 导向、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要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宣传橱窗和学报杂志等宣传媒介和党课、团课的正面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引导校园精神文化由娱乐型向知识型、科技型转化。同时,要建立“评先创优”、“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激励机制,引导学生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激发学生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随着办学硬件投入驶入快车道的同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治校的观念,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