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向企业管理的一种借鉴。管理意味着效率,意味着金钱,这对于追逐利润的企业来讲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十分重视对管理的研究,并促使管理科学不断向前发展。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代表着较高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正因为如此,各行各业都在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或者学校文化正是这种企业管理模式的移植。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
同时,“以人为本”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还是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其本质特征是在教育或管理中要坚持以激励为核心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首先是人,他们具有人的一些特性,包括自然特性(生理特性)和社会特性。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和满足人的特性发展需要。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思想,要求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管理对象(无论是教师或者学生)首先是人,我们的管理也要符合和满足人的特性发展需要。 因此,校园文化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为核心。
发展是和谐的根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建设一流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步入了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时代的校园应投射出强烈的现代科技之光,营造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地感受到浓浓的现代气息。这是新时代校园的特色。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人文思想”,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院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朴素思想和现代文明“生态平衡”理念,充分利用优越自然条件,继续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注意创建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学校的崇高,又赋予人文底蕴。并体现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并且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反映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文化管理”并不排斥“法治”,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虽然也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服务的。制度文化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作用,制度的制定、执行必须人性化.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的事业。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育工作者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和制订有关政策时,教育者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同时要虚怀若谷听取学生的反映。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一是鼓励教师、干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同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施教同一门课程。二是为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与呼声提供多种渠道。三是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各种途径、空间和自由。四是加强因材施教,积极开展学分制试点工作。五是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