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
课外延伸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校园文化 > 创意校园 > 正文

名校如此抢“状元”,带坏招生风气

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追捧,恐怕一时还很难降温。但被国人寄予各种希望的北大清华,不应再以如此方式抢生源为状元热推波助澜。

我高中母校今年高考“放了卫星”,预计将有20余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包括全省理科第一名。学校出了“状元”,蜂拥赶来的除了记者,还有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该状元此前参加过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原则上已经被清华率先“圈定”,但北大方面横插一杠子,也开始做家长和学校的工作,鼓励状元报考北大。两大名校都不敢得罪,高中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学校一位老师感叹:两所学校都已经很牛了,怎么还这么卖力抢生源?

其实,很多观者也有和这位老师一样的疑惑——都什么年代了,北大清华怎么还在为状元较劲?不久前,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高校签署预录取协议,不得以高额奖学金、入学转专业等条件诱导学生报考。现在看来,这一禁令落实起来很难,只不过做得更隐蔽一些罢了,上门走访、许以重金的抢生源等仍然存在。此前复旦等多所高校招生人员举报,北大在招生时跟学生签订“录取承诺书”,甚至出现了高分考生为奖学金讨价还价“货比三家”的怪事。老家那位17岁的小状元,在分数出来之后,就被清华方面带走直接飞北京了。目前来看,在此一役,清华赢得了先机。

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媒体一再呼吁为状元热降温,但社会对状元的追捧并没有明显改变。公众和家长关心状元,主要是出于好奇,或者想有所借鉴;地方政府和中学,还可能有政绩和利益的考量;那么作为国内最好的两所大学,几乎网罗了所有状元,也不愁没有高分考生愿意报考,为什么还要争得不可开交?

不知道是学校的政策导向如此,还是招生人员执行偏了,两所名校争状元,似乎更多是为了面子上好看。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高考状元只是一次考试的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很多调查都显示,状元们未来的发展,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反面的例子,倒可以举出一些。高考分数固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同样是高分考生,很难说第一名就比第十名优秀多少,表现在分数上可能就是几分之差。名校招生人员只顾着对状元曲意逢迎,可能冷落或错过了更契合本校要求的优秀学生。

强调录取了多少“状元”,可能只是高校的一种宣传策略。但一所大学是否优秀,根本无法用收集了多少高考“状元”来证明。按照一些大学排行榜的标准,生源质量也是衡量大学高下的指标,但这个指标远不如师资水平、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更有说服力。如果只比生源质量,北大清华恐怕早就应该是世界一流大学了。相反,囊括了全国最优秀的生源,却没有培养出同样多的杰出人才、大师,那又怎么解释呢。

名校为了抢状元,纷纷“屈尊”相求,表面看体现了学校的谦逊,似乎高分考生有利。其实,这并未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反而用奖学金等优惠条件,把学生绑定到一个大学,而这所大学或某个专业,未必适合这个学生。实际上,清华北大学科侧重有所不同,北大文理基础学科全国领先,清华则以工科强大而著称,考生原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各选所需,而不是只看谁许诺的奖学金等“优惠条件”更多。这些情况,恐怕考生报考时并不是十分了解,招生老师也没有耐心讲清楚。

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追捧,恐怕一时还很难降温。但被国人寄予各种希望的北大清华,不应再以如此方式抢生源为状元热推波助澜。往近了说,直接违反教育主管部门的禁令,带头破坏招生风气;往远了说,这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干的事,正如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所说,“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

分享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4-05-04  17133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