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每到“世界阅读日”前后,社会舆论就开始关注青少年阅读话题,然而,这种“应景”式的关注,并没能提高“阅读”的地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反而越发严重。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认为,我们应建立这样一种观念: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阅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人人皆知,然而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却乏善可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对于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现在经常有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用”,或者问“读书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些都是很滑稽的提问,在过去根本不会有人这么问。以前的人会觉得,读书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读书本身是有价值的,读书人是非常高尚的。而现在人们则希望读书的功能是立竿见影的,例如读了股票的书,马上就要去赚钱。这已经不是读书,而是一种谋生。
读书应该是天经地义的,笔者以为,天经地义的程度应与吃饭一样,人生一世不吃饭不行,不读书也不行。我们虽然不能说“追逐热点、实用为主”的阅读取向是错误的,但是总让人感到忧虑。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因为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你的知识储备,还能帮你辨别方向健康前行。然而,如今国民阅读指数持续走低,阅读“九分实用一分人文”的现状,也是危险的。当国民要么不读书,要么只读炒股、保健类书,那么每个人还有精神和灵魂吗?我们的精神世界不能总是塞满实用的稻草。“阅读是时代风气的一种风向标”,我们不仅需要阅读,还要有选择地阅读。
全国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深圳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袁晓峰曾说:“我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完全得益于读书,得益于父母的教育。在我们家,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钱文忠也说过:“读书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孩子们似乎很难有课外阅读的时间,父母也很难再让孩子像必须吃饭那样必须做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得好:“没有阅读只是训练,只是工厂的制造,而不是教育,现在我们的教育充其量只是训练。”阅读缺失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愚蠢的一代,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但“功利化不仅会毁了阅读也会毁了孩子”却是事实。要想让阅读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教育就必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